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农村社会保险委员会副主任杜道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说,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而家中老人受故土情结影响,不愿意跟随子女进入城市。独居农村的老人在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方面难以得到保障,从这个层面上看,农村养老问题比城市更突出。
最大问题是照料和精神赡养
NBD:农村养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杜道文:最大问题是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抚慰。现代社会的发展,再加上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使得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在日益瓦解。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而家中老人受传统的故土情结影响,不愿意跟随子女进入城市。独居农村的老人在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方面难以得到保障。
农村社会历来是养儿防老,但是现在,即便子女在经济方面不存在压力,也难以保证对老人的悉心照料和精神关怀。所以我认为,与城镇相比,农村社会的养老问题更严重。
NBD:应该怎样加大对农村老人的人文关怀?
杜道文: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养老服务业的投入,特别是应该加大对农村高龄、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保障投入。目前农村社会的养老服务业发展很不均衡,很多地方服务机构和服务设施不健全,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各地应因地制宜地、针对性地制定特殊政策。
NBD:对于相对低龄、健康的老人,应该采取怎样的政策?
杜道文:可以将村里身体尚健康、又能热心助人的低龄老人以义工的方式与高龄失能的老人 “结对”。以后这些相对低龄的老年人进入高龄后,再由新一代的低龄老人来照顾他们。
养老合作社推动农村养老
NBD:您所说的这种形式是否就是现在新兴的“养老合作社”模式?
杜道文:合作社在农村社会养老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一部分农村老年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不愿意入住敬老院、福利院,再加上又不愿意跟随子女进城,所以自发组织起来,成立养老合作社。合作社内的低龄老人帮扶高龄老人,彼此互相照料,这样,老人不离家或离家不离村,就能解决吃饭、生活照料等问题,还能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消除孤独感和寂寞感。
NBD:“养老合作社”模式能在全国推广吗?
杜道文:一个行政村或几个行政村可以实行合作养老,这种模式可以在部分地区推广,但不见得全国所有农村均适用。比如说人口居住较分散的牧区,就不适宜。
NBD:这种“养老合作社”模式是否有法律保障?
杜道文:“养老合作社”的法制建设还比较滞后,但它是一种非常好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可以让农村老人在故土上度过幸福的晚年生活。不过,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还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老龄事业的投入,实现社会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切实帮助,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