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公募债首现违约第一单 重组“翻身”之路艰难

2014年03月06日 09:10    来源: 深圳特区报    

  3月4日晚间,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11超日债”第二期利息将无法按期全额支付。由此,公募债第一单实质性违约就此诞生。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14年各行业的经营表现将持续分化,产能过剩及财务杠杆高企的资源类及制造类企业信用风险不容小觑,部分发债企业的信用风险亦存在进一步发酵的可能。

  公募债“零违约”纪录终结

  在4日晚间发布的《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公司债券第二期利息无法按期全额支付的公告》中明确指出,“公司流动性危机尚未化解,通过公司自身生产经营未能获得足够的付息资金”“‘11超日债’本期利息将无法于原定付息日2014年3月7日按期全额支付,仅能够按期支付共计人民币400万元。”

  无疑,与原定共计人民币8980万元的利息金额相比,400万元的偿债数额显得杯水车薪。

  尽管2013年“11超日债”曾有过追加担保措施的行为,包括子公司超日九江下属的土地10万平方米(地上在建物已经被查封,变现难度较大)、部分机械设备以及9亿元的应收账款。但就目前而言,上述资产变现仍有较大难度,如果违约导致清算时点提前,那么这将对债权人、债务人产生灾难性的连锁反应。

  海通证券宏观债券首席分析师姜超亦认为,本次信用风险的爆发,或对民营高收益债产生系统性冲击。

  重组“翻身”之路艰难

  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对于身陷债务囹圄的超日而言,现阶段重组或成为其快速“翻身”的最直接途径。

  “以山东海龙为代表的过往问题债券为例,其兑付往往来源于地方政府主导下商业银行的必要债务减记,从而推动重组方的介入,进而解决债务兑付问题。”国泰君安债券研究团队分析师徐寒飞指出,“可超日相对于海龙有明显的不同。一方面,海龙国企的身份以及对于当地就业、财税贡献高于超日。另一方面,超日隐含更多来自于应收账款、(海外)资产质量不可控等因素,以及实际控制人违规操作的隐性风险。不仅如此,超日经营层面差,已经连续3年亏损,扭亏难度大,相对于当年的海龙,其壳资源的吸引力更小。”

  据记者了解,此前木里煤业入主超日被当地国资委驳回后,便再无下文。也就是说,超日的重组之路目前依然“迷雾重重”。多位受访的一线交易员均表示,现阶段经济去杠杆过程的信用风险将如影随形。

  (据新华社上海3月5日电)

  专家观点

  建议回避高风险产品

  尽管在中国特有的经济体制之下,信用违约过去从未实质发生,但“11超日债”的违约正在印证“建立信用体系,破除无序融资”的决心,也预示了“看资金面做杠杆”的传统信用债投资思维的落幕。

  “目前交易所高收益债大部分已经公布了业绩预告,从公告情况来看,华锐、中富、天威等个券在年报公布后会面临暂停上市的风险。”中信建投证券宏观债券研究团队首席分析师黄文涛称,“其他通过各种手段扭亏的公司,信用资质也普遍较弱,如果经济增长仍然乏力,周期下行可能会导致偿债能力的进一步弱化,特别是钢铁、煤炭等高危行业。在经历了前一段时间的触底反弹后,参与博弈的性价比正在逐渐降低。”

  对于投资者来说,当前行业基本面较差的中小民营企业应成为首先回避的对象。而从技术上讲,尽管“11超日债”的违约独立于其他债券的信用基本面,但风险溢价、流动性溢价的变化亦将使得AA等级及以下债券信用利差出现大幅度的分化。

  业界普遍认为,信用违约引发的“融资挤兑”将加大企业展期压力。一位商行交易员向记者表示:“短期内建议投资者向国债等低风险品种进行转移。”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