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银行系电商如冰山悄浮一角 只做平台价格无优势不保真假

2014年03月06日 08:53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6日电 余额宝等“众宝”的一路高歌猛进吸引了大众眼球,但是银行系也并未沉默,在近两年缓缓入驻电商市场,纷纷结合自身优势推出特色服务,虽然相比京东、天猫等“全职”电商还略显不足,商品价格优势,但有色特点也足以让人眼前一亮。

  对此中新网金融频道,对工行的“融E购”、建行的“善融商务”、招行的“网上商城”,交通银行的“交博汇”,光大银行的“网上商城”,兴业银行的“兴业商城”这六家银行系电商一一进行了购物体验。

  银行系电商特色鲜明各有优势

  银行系为何“不务正业”,先后开起商城?纵观近两来,淘宝、京东、凡客等专业购物网站不断做大,银行很显然已经嗅到其中商机,而银行开展电商平台有着自身的优势,庞大的资金后盾,完善的支付流程,之前经营信用卡商城的经历也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起步基础。

  在六家银行系电商的购物体验中,发现各家均有自己的特色。工商银行在今年1月12日正式推出“融E购”电子商城,在中新网金融频道的体验过程中发现,其所售商品从日常百货到信息消费产品,从汽车配件到金融产品,种类覆盖之广甚至超过“职业”电商平台。

  建设银行的网上商城“善融商务”已经推出一年多,截至2013年底,建行“善融商务”总交易额突破300亿元。浏览“善融商务”网站,几乎看不到银行系的影子,而在网站右侧贴出了建行特色服务“个人融资”、“信用卡消费信贷”、“担保支付”,其已经开始运用银行自身的客户优势。

  招商银行“网上商城”尤为有特点,其所售的所有商品都以分期的形式标注价格,如热门商品中的“iPhone 5s 16GB 移动4G版”的标注价格就为“440.67元 Χ 12期总价:5288元”,而且在网站下方特色介绍中的“免运费”和“免息分期”也格外引人关注。

  交通银行“交博汇”则显得更加生活化,在其电商网页中推出了生活付费项目,如:电费、水费、燃气费等。其实这些业务多数网络银行都已开通,交行的业务“电商化”是一种更便利的体现。其“企业馆”有针对企业客户提供了一个供应、采购平台。

  兴业银行“兴业商城”中除了部分合作商户外,更多是由各种专业性服务网站支撑,如:唯品会、美团、走秀网、中礼网等,其自身商品种类相比其他的银行电商略显单一;光大银行“网上商城”除了主打分期购物外,还针对信用卡客户提供了“阳光尊享”的奢侈品网购平台,目前该平台产品较少,不少品牌馆尚处在正在搭建状态。

  另有消息称,2014年3月1日起,浙商银行在国内首推B2B电子商务金融综合服务特色平台,包括购销e网(信息发布平台)和购销通(资金管理平台),并同步推出B2B电子商务金融综合服务品牌“企业e购销”。自1月份试运行以来,已有近2500户企业商户入驻购销e网、购销通平台,并成功进行交易。

  银行商城产品价格无优势 只做平台不担责

  虽然银行系电商都做得有声有色,但因为银行行事作风相对保守,银行电商亦然,这一点从其在宣传上的不愠不火就可以看出。在中新网金融频道的购物体验过程中发现,银行系电商的缺点也存在,相比较“本职”电商,整体功能和体验上还有待完善。

  首先是价格问题,和其他购物平台甚至是实体卖场相比,银行商城上部分商品并无价格优势。以一款16G的灰色iphone5S为例,目前在京东商城的售价仅为4899元,但在招商银行的“网上商城”中找到同样的一款产品标价为5288元,而在建设银行的“善融商务”上的报价为5158元,在工行的“融E购”上报价为5088元。

  另一方面就是产品问题,部分银行电商并不能为产品的质量和真假做出保证,如我们在建设银行的“善融商务”平台上发现这样的一段条款“仅作为会员物色交易对象,就交易进行协商,以及获取各类与交易相关的服务的平台。会员应自行判断交易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安全,商品或服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以及交易各方履行其交易合同的能力。”

  在招商银行的电商服务条款也有类似条文“招商银行为提供招商银行网上商城平台交易服务的网站经营者、支付结算服务的提供者,涉及具体产品服务的将由有资质的产品或服务销售商提供。”

  在工商银行的“融E购”商城也有提示“融e购商户信息及其产品/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名称、联系人及联络信息,产品/服务的描述和说明,相关图片等)的信息均由商户自行提供,商户依法应对其提供的任何信息承担全部责任。”

  从字面上看,这些条文均表示商城只做交易、沟通平台,并不对产品做出任何保证。现在银行商城平台还是处于起步阶段,操作方式还不太为持卡人所熟悉。在银行商城购物时,用户需要仔细筛选商户和商品。一旦发生质量问题或纠纷,则需要市民自己与商户协商解决。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