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货币风暴来袭 人民币傲然挺立

2014年03月04日 11:23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由于受到美联储紧缩政策的冲击,近期大量外汇流出印度等新兴市场,导致新兴市场货币大幅贬值、股市下跌、出口恶化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不过,在新兴市场一片“乱象”之下,逆市走强的人民币异常引人关注。在不少人看来,除了美国货币政策和经济状况的转变外,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以及货币和财政政策也是影响全球市场的一大因素。

  曾声称对美国货币政策不满的印度央行行长Raghuram Rajan日前在悉尼举行的G20会议上称,无法解决新兴市场的混乱,可能会再一次爆发金融危机,新兴市场摆脱困境还是要靠自己。

  为期两天的G20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于2月23日在悉尼闭幕,美联储新任主席耶伦结束了她的国际舞台“首秀”。然而,此前人们所预期的新兴市场国家央行行长“围攻”耶伦的场面,并未出现。

  从悉尼G20峰会结束后第一个交易日的市场表现来看,市场反应相对平淡。会议并未改变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大幅贬值,以及股市下跌、出口恶化、海外投资减少等一系列因资本外流所引发的问题。美国货币政策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是此次G20峰会的焦点议题,也是未来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所在。

  美国成“罪魁祸首”

  尽管美联储在去年12月的利率决策会议上就宣布缩减QE规模,市场对此也早已有所消化,然而美联储此举所引发的连锁反应仍处于持续发酵的过程中,尤其对新兴市场的负面冲击更有愈演愈烈之势。

  在今年1月美联储连续第二次缩减QE规模的刺激之下,新兴市场股市、债市、汇市集体动荡,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更是遭遇重创。近半个月来,包括阿根廷、土耳其、乌克兰、印度、委内瑞拉、印尼、南非、巴西等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都出现了货币迅速贬值的现象:乌克兰货币格里夫纳贬值6.1%,印尼盾不到一个月内贬值4%,巴西雷亚尔贬值3%,印度卢比贬值幅度也超过3%。

  其中,阿根廷比索的“坠落”最触目惊心。市场数据显示,阿根廷比索今年以来已经贬值超过20%,阿根廷央行为此干预市场,放开兑换美元的管制,但无济于事,汇率仍未回到正常水平。南非货币今年以来贬值幅度已经超过6%。受资本外逃影响,南非的国债收益率猛增,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上涨近9%,尽管南非央行宣布加息50个基点,但美元兑南非兰特不跌反涨,创历史纪录。

  这样的状况令各个国家的央行行长们坐不住了。各国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都认为,悉尼G20峰会必须讨论“货币政策和资本流动”问题,尤其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转变。

  在G20中,美国无疑成为了“标靶”。然而,会议过程中并未出现戏剧化的一幕,各国财长及央行行长纷纷畅所欲言,最终还是就货币政策问题达成了共识。

  G20峰会结束后的联合公报显示,各国央行承诺将会对各自的货币政策措施加以审慎地调控,并且各国央行之间还将保持明确沟通,并提防各自的政策措施对全球经济可能造成的影响。同时,各国也将通力合作,消除或限制负面经济状况可能带来的溢出效应。

  另一波风险“潜伏”

  新兴市场股市、债市以及汇市的动荡局面是大家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甚至有必要防范另一波潜在的金融危机的风险。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全球最主要的24个新兴市场货币中,仅人民币兑美元维持略有升值的行情,其余新兴市场货币全线贬值。其中,有3种货币跌幅在5%以上,依次是阿根廷比索下跌18%,土耳其里拉下跌8%,南非兰特下跌5.4%。

  “新兴市场货币出现大幅贬值,美国量化宽松(QE)政策的退出是一大主因。”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发达经济体在本土难以找到投资项目的同时,将目标转向正在发展的新兴经济市场,使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得到短期的高收益。但2014年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新兴市场在前一轮‘疯狂受益’之后,由于本土经济结构不作出调整,导致‘后劲不足’,呈现出疲软的态势。虽然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影响有限,但目前的状况不容乐观,这次的波及面非常广,俄罗斯也受到牵连。另外,令人担忧的是,美国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新兴市场经济之后,新兴市场经济又会对欧洲经济造成影响,导致刚刚恢复的欧洲经济再度面临崩溃。”

  不少分析人士同样表示,这次新兴市场资产抛售是美联储QE退出对新兴市场冲击的延续,但与去年五六月份相比,本次动荡的直接触发因素是部分新兴市场国家自身的问题,而去年五六月份动荡是由于美联储缩减QE的预期骤升。

  金融危机后,在美国接二连三地推出多轮QE和中国信贷扩张周期刺激下,新兴经济体普遍通过“加杠杆”来刺激经济,但2014年在中国信贷收缩和美国QE退出的影响下,新兴经济体将面临流动性和需求下降的双重压力。新兴经济体,尤其是经常项目为负的印度、印尼、巴西等国家,一方面经常项目收入受到因中国收缩投资导致的海外需求下降压力,另一方面,受到美国QE退出引发的资本流出压力,这些国家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为缓解货币贬值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还必须提高利率来稳定币值。

  华泰证券相关人士认为,昔日的“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除中国外,如今都面临着高通胀、赤字率上升、经常账户赤字上升、经济增长动力减弱等问题,加息与货币贬值是个政策选择。印度、土耳其等国家已经开始加息,但加息对经济增长的伤害亦无法避免,货币大幅贬值还会带来输入型通胀风险。

  人民币成“避风港”

  在新兴市场货币一片“贬”声中,惟有人民币傲然挺立。资料显示,2013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41次创新高,上涨1984个基点,全年升值幅度达到3%,涨幅几乎是2012年的3倍。尽管在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连续回落,尤其是离岸市场的人民币汇率更是出现了贬值势头,但是在新兴市场范围内仍可算得上是“一枝独秀”。

  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高达3599亿美元,远超过经常项目顺差(1886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427亿美元中,直接投资顺差占2/3以上,达1708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了4314亿美元。到2013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资产余额高达3.82万亿美元,是世界第二大外汇储备国日本的3倍多。这些数据为2014年人民币汇率保持坚挺提供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交通银行上海分行资深证券分析师施春光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对人民币汇率表示看好:“新兴市场货币暴跌主要是由于美国QE政策的退出,资金流动性不足,监管缺失等。在新兴市场货币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从目前看来,已经有了自己的规律,也许在短期内会有所下降,但是从长期来看,依旧是稳健的。”

  瑞银的研究团队认为,一些低储蓄率、低外汇储备和高外债的国家由于外部需求疲弱,美国货币政策带来的金融市场压力及自身等因素影响,去年以来国际收支恶化、外汇储备减少、财政和债务状况严峻、经济增长放缓。在内外因素作用下,个别基本面较弱、经常账户赤字的经济体更容易受到影响。相比较而言,人民币之所以独树一帜,是因为中国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情况不同。

  “中国与这些新兴市场国家不可同日而语。”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在过去几周依然表现稳定,并将持续坚挺;另一方面,中国基本面较佳,经常账户顺差,负债水平可控,又坐拥3.8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在资本账户仍未完全开放的前提下,中国完全有能力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经济学家称,由于中国具有“高储蓄、高储备、低外债”的组合特点,客观上在新兴市场外围形成了一道风险扩延的“防火墙”。中国贸易和国际收支依然保有大量顺差,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则是赤字,人民币汇率没有贬值的理由。同时,中国经济也较为独立。商业咨询巨头FTI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面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中国和俄罗斯等经济较为独立的国家所受冲击不大。汇丰银行最新报告认为,人民币在2013年的良好表现主要归功于三个因素,即高企的利率、稳定汇价的政策偏好以及弹性的经常账户盈余。而2014年任一因素都不太可能发生重大变化。人民币依旧被看好,虽然今年的增幅预计要小于去年。汇丰估计,到2014年底,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将为5.98。

  “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其他国家。资本在中国能挣到钱,所以流出的压力不大,即使有流出,但中国经常账户的顺差能弥补资本账户的逆差,未来人民币仍将面临升值的压力。”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孙华妤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

  事实上,人民币不仅没有出现如其他新兴市场货币那般的贬值状况,反而出现了替代日元成为“避险货币”的迹象。“去年人民币汇率表现出比较奇怪的现象,人民币开始替代日元的作用。”孙立坚说,如果回顾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可以看到当时日元、美元表现强劲;但随着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大胆的货币政策让日元大幅贬值,当前表现强劲的货币是人民币。

  孙立坚进一步解释:“以往当新兴市场经济遭受重创之时,通常是由日元充当‘避风港’,但此次人民币汇率坚挺倒是完全有取代日元成为‘避风港’的趋势。因为美元一升值,人民币跟着升值,而其他货币却一起贬值。所以,人民币不但不会贬值,反倒仍处于升值通道中,并且被迫一再升值。这是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成功,人民币逐步被市场认可的结果。但是其不利因素更甚,人民币今后不管自己想不想升值,都会在全球经济压力下,为充当‘避险货币’而被迫升值,人民币虽然有国际化等期待,但也承担了本来应该由发达国家承担的货币价值稳定的作用。”

  “人民币已经成为重要的对冲工具,也是一个重要的投资币种。尽管人民币还没有进入到国际货币体系中。这是一个新的变化,也是值得关注的变化。”孙立坚说。

  中国不可掉以轻心

  然而,在如今刮起的新兴市场“货币风暴”中,美联储逐步退出QE的节奏之下,中国仍不可对海外流动性环境掉以轻心。

  在瑞银证券特约首席经济学家汪涛看来,流动性波动、出口恶化是新兴市场震荡波可能会冲击到中国的途径。汪涛认为,去年第四季度跨境资金涌入国内的势头有所缓解,如果央行未能及时有效地调整流动性管理,那么在外汇占款可能收缩、年初信贷投放冲动等多重因素的叠加下,国内流动性环境恐怕难免波动加剧。此外,尽管新兴经济体占中国出口额和出口增加值的比重不到20%,但新兴经济体需求下滑也将拖累中国出口势头。

  分析人士认为,2014年以及今后数年,将是新兴市场经济面临大分化、大调整的时期,那些基本面不佳的经济体会成为投资者抛弃的对象,而“体质强壮”的经济体则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因此,当前的全球经济环境对中国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会。

  挑战在于,过去几年,经济高速增长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吸引大量资金进入中国,显著推升了国内资产价格。一旦大量资本流出,对中国经济将产生不小冲击。机会则在于,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速在放缓,但仍然维持在7.5%以上的较高水平;此外,中国还有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当国际资本对新兴市场感到担忧时,如果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那么就能稳定住国际资本流出的局面,甚至可能吸引徘徊不安的国际资本流入,成为全球流动性变化的受益者。

  “全球性的量化宽松不可能持续下去,早晚要调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保建云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说:“这种货币政策是处于波动状态的。未来,流动性泛滥可能出现收敛,某些领域对流动性的需求可能无法得到满足。比如,美元、英镑流动性收缩,可能会留下一些‘空隙’。这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一个条件,可以替代某些货币完成流动性。”

  “但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美元、欧元、英镑如果再次出现量化宽松,人民币依然可以成为世界性的货币,在离岸金融交易中心的建立、货币储备功能的发挥上,人民币的重要性将持续增加。”保建云表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人民币肯定会在全球货币市场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国际金融报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