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众合医药3年内无药可售 单抗药研发只是噱头?

2014年02月22日 07:21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许 洁

  1月24日刚在新三板挂牌的众合医药(430598.OC)在2月14日发布了一份亏损的年报。数据显示,20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9.42万元,净利润亏损1040.02万元。而在2011年和2012年,公司分别亏损了13.51万元和1215.77万元。

  众合医药目前由具备资产管理背景的熊俊担任实际控制人。从2008年7月28日成立至今,合众医药一直未能盈利,虽然体现了新三板“没有财务门槛”的特点,但还是遭到了部分投资者的吐槽。

  3年内无药品销售收入?

  高风险、长周期是创新药研发企业需要面对的“硬伤”。

  一个新药的研发成本究竟有多少?众合医药表示:国际上通常引用的数据为美国制药工业协会(PhRMA)所提供的13亿美元,根据桑国卫院士的分析,我国的新药开发成本为国际上的1/25,亦即3.2亿元人民币,如此高昂的研发投入,即便对于大型医药企业而言,也需要足够的决心才能投入,更何况即使投入高昂的研发费用,也同样面临研发失败的风险,因此在我国,创新药物的研发仍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况中。

  根据公开资料,众合医药的商业模式看似很简单:利用公司技术优势及硬件优势对外提供新药开发的技术服务和新药品种的技术转让及新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短期内通过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转让获得收入,形成较为稳定的现金流入;长期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快速推进在研品种的研发进度以尽快实现产品上市销售,确立以药品生产和销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

  2013年,众合医药已确认的营业收入共计3,394,202.44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3,357,652.00元,占营业收入的98.92%,其他业务收入36,550.44元,占营业收入的1.08%。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转让业务是公司目前收入的主要来源。

  虽然众合医药2013年营收终于突破百万元,但真正想实现盈利似乎还需等待不少时日。据资料显示,公司目前正在推进新药品种研发及产业化,预计2014年第一个品种将获得临床批件,2017年第一个单抗药品将获准上市。换句话说,即在2017年之前,公司无药品销售收入。

  单抗药研发只是噱头?

  虽然众合医药提示了不少的风险,譬如新药研发风险、技术转让以及技术服务业务的风险、以及相关资质不能获批的风险等等,但在新三板挂牌前的最后一轮溢价增资中,其仍得到了外部股东的热烈追捧。

  2013年3月,众合医药进行了挂牌前的最后一轮增资,同意新股东货币投资6210万元认购新增的注册资本828万元(每1元注册资本作价高达7.5元),公司注册资本由3600万元增加至4428万元。

  曾在基金公司任职,对资本市场驾轻就熟的熊俊于2011年11月从单继宽和马静手中接过实际控制人的位子。在实际控制人变更后,公司的业务发展方向为新药研发及相关的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和新药的产业化。

  事实上,除直接或间接持有众合医药股份外,公司实际控制人熊俊还参股华鑫康源、上海君实和天人生命,公司副总经理周华参股麦涛岚华公司。上述四家企业均为医药研发企业。

  据众合医药称,目前这几家企业与公司均不存在同业竞争。随着各自业务的发展,上海君实、天人生命和麦涛岚华未来可能与公司存在潜在的同业竞争。为避免与公司发生同业竞争行为,熊俊承诺不谋求上海君实和天人生命的控制权,周华承诺不谋求麦涛岚华的控制权。

  值得注意的是,众合医药目前主要从事抗体药物的研发,重点是单抗药物。但一位资深医药行业分析师2月20日对记者表示:“单抗药物技术壁垒很高,质量不稳定,很难做。目前A股也有做这个业务的上市公司,没几家做得好的。不要说中国公司,就是欧美公司,做单抗药物都很难,需要较长时间的技术累积。我国公司普遍这方面技术差得很远,有可能就是为了制造噱头。”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