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互联网遇到金融,一切皆有可能。
2013年6月,阿里巴巴联手天弘基金推出余额宝,财大气粗的商业银行们却一片淡定。“他们那种玩法,长不了。”一个在国有银行做资深公司业务主管的朋友,当时信誓旦旦地对我说。
银行界对高息揽存的余额宝不屑,理由十分充分。6%以上的年利,几千亿的资产,如果遇到集中兑付,怎么办?商行有强大的同业市场支撑,一家流动性紧张,市场上轻松借钱,余额宝如何做到?高息揽存不过是商业银行玩剩下的,但银行给出的保底利率最多5%,可余额宝一上来就宣称8%,怎么实现?所以,风光无限的余额宝不过是外行人吸引眼球的高息揽储,折腾不出大的风浪。
可不过半年时间,事实已足够证明,银行精英们都错了。蛇年未过,五大国有银行就宣布,调高存款利率10%,这已经是法定利率上浮的最高值。众所周知,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老百姓心中拥有最高的金融信誉,是中国金融市场第一金主。但即使这样,余额宝推出仅6个月,大财主就开始差钱了。
五大行如此做实属无奈。余额宝的吸金速度远超过所有人的想象。两次钱荒,余额宝毫发无损,尽管8%的收益率确有夸张,但一直居于6%以上,远高于大多数保本理财。更重要的是,余额宝搅混了一池春水,半年时间,各大商行接连推出类余额宝产品,民生、兴业的“现金宝”,招行的“溢财通”,平安的“平安盈”,诸如此类,目不暇接。整个存款市场的利率瞬间就被拉高到新的水平,最终,五大行坐不住了。
事后诸葛亮终非凡人,五大行后知后觉,凭借积累多年的信誉和口碑,放手一搏犹未晚矣。可是,仅仅提高10%真的有用吗?存款大战真的只是火拼收益率的高下吗?
所有人都关注到了余额宝的利率,包括放低身段的五大行,然而却极少有人注意到余额宝真正的优势。当互联网的效率和想象力结合了金融的盈利能力,其结果绝不只是简单的高息揽存。T+0的申购赎回,完全的在线操作,人性化的日收益披露,整个过程投资者无需出示一次身份证、写一个字、说一句话,坐等6%以上的年收益,可以说零成本。我依稀记得就在一年前,父母拿着存折去某国行取定期存款,几经周折网点工作人员给出的结论是,必须回到开折行办理。由于急等用钱,60多岁的父亲只能坐上4小时的火车回到老家。可是由于年代太久,存折用的是一代身份证,于是银行要求必须有公安局的证明。只不过是取一笔钱,就如此大费周章,这就是部分商行对待储户的服务方式。如果用余额宝对比商行的异地存折,投资者该如何选,答案一目了然。
金融业拼的也是服务。我们去银行存钱,除了获取可观的收益,也希望能尽量便捷、高效,尽量开心、满足。时间也是成本,愉悦也是收益。余额宝在给予高收益承诺的同时,更是利用廉价的互联网技术,提供了安全快速、温馨细致的服务。而服务能够创立品牌,品牌即投资者的忠诚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余额宝的兑付压力。很明显,五大行在与余额宝们存款对抗的第一回合输了,而输的最大原因并不在于其过低的承诺利率,而在于国行传统的、落后的、完全败北的服务体验。
利率市场化给老百姓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供需地位的转变。从前的中国银行业,储户给银行投资,只能获得微薄的回报,银行胡吃海喝还对小储户不屑一顾。可当更高的存款利率出现时,更好的金融服务推出后,供需双方力量就发生了根本转变,资金供不应求,银行就无法继续抱着金饭碗。为了揽存,不仅要给出一个有竞争力的存款价格,还需要给出更高效、更人性、更体贴的客户服务。所以,五大行的10%,尽管后知后觉得很及时,但仅仅还只走出了第一步。(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