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12月中国减持美国国债478亿美元,为连续3个月增持后的首次减持。这一变动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一些市场主体甚至担忧这是否会随着美国退出量化宽松逐渐成为常态。
事实上,虽然12月单月中国对美国国债有所减持,但去年全年依然保持了增持的态势。中国12月持有美国国债1.27万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连续第二年保持增持。
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单月的增持或减持都是正常的操作,不能反映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的趋势性变化。而未来随着中国外汇储备量不断扩大,必然要寻找优质的投资渠道,美债以其固有的优势将继续在中国外汇投资组合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无论增持还是减持,都是中国结合自身发展和国际市场环境进行的正常市场操作,无需大惊小怪,有进有出很正常。外汇投资的周期性、专业性、技术性都很强,不能只看短时期的变动。
“目前,美国国债仍然是一枝独秀的投资选择,风险较小,收益有保障,因此中国大规模持有美债属于正常的外汇投资行为,符合国际标准。”谭雅玲说。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部副主任贾晋京也认为,此次减持国债是正常的市场操作,符合外汇投资的长期性投资策略。此次调整的规模也不是很大,算不上大幅变动。
“国际市场上可选择的可供大规模投资的优质外汇投资产品有限,外汇投资的主要目的不是挣钱,而是保值,美国国债风险低,稳定性高,相对其他产品来说更为可靠。”他说。
然而,不少专家学者提醒,中国必须防范对美国国债的过度依赖所带来的风险。
长期以来,中国的外汇储备投资组合中美元资产“一家独大”,饱受专家学者诟病。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3.82万亿美元。据此计算,美债在中国外汇储备中占比约为33.25%。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也认为,由于美国近年来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中国所持有的美元资产实际上相当于被稀释了。同时,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中国美元外汇资产的实际收益率其实远没有名义上那么高。
他说,中国必须不断优化外汇储备的投资结构,以分散风险。同时,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藏汇于民”,让普通民众拥有运用外汇进行投资的机会,从而把中国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分散于小的投资主体,让他们去找到合理的投资渠道。
“随着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未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出现拐点,从而真正实现双向波动。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增强民众持有外汇的欲望,中国可以此为契机,做好调控,抓住‘藏汇于民’的有利时间窗口。”郭田勇表示。
谭雅玲也认为,未来要更好地利用外汇储备来为国内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服务,不能被庞大的外汇储备所绑架,而要让它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外汇投资结构的改革不是单一的改革,需要与体制机制的配套改革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她说。
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建议,要更好地利用外汇储备,就要不断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拓展企业和个人的用汇渠道,同时可以探索从资源类商品进口、技术引进等多种渠道用好外汇。
庄健还认为,中国应追求贸易的平衡和资本账户的平衡,改变目前“双顺差”的局面,减轻给人民币带来的升值压力,从而使外汇储备的规模告别快速增长。(记者 柳新勇、张钟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