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以及新的资本监管标准实施,在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银行业资产负债业务出现了五大值得关注的变化:
一是存款利率上浮政策陆续用足。在2012年存款利率可以最高上浮10%后,各银行机构根据自身网点和客户特点逐步调整了各期限存款利率,中小银行在上调利率方面更加主动,大型银行反而相对较慢,整体呈现“先行—跟随”的市场定价模式。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区域性银行从一开始就将各期限存款利率均上浮到顶;后期股份制银行陆续跟进;最终大型银行也不再坚守,陆续上浮了各期限存款利率,以确保存款不至于被它行挖走。同时,一些银行将机构网点纷纷向县域、向社区延伸,以稳定和增加部分存款业务,存款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二是理财产品成为重要的存款替代性产品。我国银行理财产品自2011年起出现爆发式增长,针对个人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在2011年首次突破2万款,2012年接近3万款,2013年达4.48万款。截至2013年12月末,我国银行理财资金余额已突破10万亿元,而2011年和2012年末的余额仅分别为4.6万亿元和7.1万亿元。与之对应的是,商业银行个人结构性存款大幅度增长,且主要集中在机构较多、竞争激烈的地区。
三是同业市场渐成银行调剂资金的重要场所。利率市场化使得银行同业负债业务快速发展。2013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兼具更高流动性和更多成本优势的同业存单业务大受欢迎,工农中建及国开行等10家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员单位率先发行同业存单340亿元。2014年,仅工行、招行、交行、中信4家银行就计划发行同业存单3600亿元。目前,部分中小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负债总量的三成来自同业负债。
四是筹资成本节节攀升。近期,债券市场融资成本明显升高。国开行招标发行的3年期、5年期、7年期和10年期债券利率均高于5.68%,2013年下半年整体上行幅度为170至190个基点。国开债甚至出现因二级市场收益率上升导致“中标即亏损”的尴尬。同时,国开行2012年年报给出的全部生息资产收益率为5.64%,或预示国开行面临成本与收益逐渐呈现倒挂的挑战。
五是以量补价成为通行做法。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自2012年二季度以来,我国银行净利息收益率开始回落,部分商业银行扩大生息资产、以量补价的冲动更为强烈。我国银行业做大基数、突击放贷、冲击时点等惯有行为始终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