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编者按:日前,央行公布的1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1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9402亿元,幅度创近六年同期新高。分析人士称,受金融脱媒的影响,存款“搬家”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存款搬家的现象。如果继续发展下去,肯定会再次冲击银行的流动性。银行存款到底去哪了?此外,面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冲击,商业银行是否已经打响保卫战?
存款去哪儿了?
据北京商报报道,根据央行2月15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人民币存款罕见地大幅减少了9402亿元,幅度创近六年同期新高,一时间9400多亿元存款搬家去向问题引发了各方的高度关注。存款加速流出银行体系的警报再次拉响,巨额的银行存款到底去哪了?
首先,是春节常规消费分流。多位专家均表示,1月人民币存款的大幅减少与春节消费旺盛有着巨大的关系。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1月人民币存款减少9402亿元,相比去年同期7499亿元的净新增,落差十分明显。结构上看,居民存款新增1.81万亿元,但企业存款却大幅下降了2.44万亿元,这主要受节前企业集中向员工发放奖金的影响。
其次,是各种“宝”产品分流。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表示,我国储蓄存款的减少和余额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产品的角度,各种“宝”对接的货币型基金比活期存款要高出许多。此外对我国储蓄存款产生影响的不仅仅有余额宝,还有一些其他的互联网金融产品。
第三,IPO重启打新分流。今年1月重启的新股发行也或多或少助力了9400多亿元银行存款的减少。2014年1月,停摆了一年多的IPO正式重启。数据显示,截至1月底共有45家新股完成发行,包括老股转让共募集资金321亿元。分析人士表示,尽管这些资金中有不少从以往股票账户转移出来的,但也不排除投资者或者机构动用银行存款来打新。
银行拉闸限流保卫存款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长城证券分析师黄飚认为,受金融脱媒的影响,银行存款的流失已是大势所趋,但大额的资金流动还是在银行体系内,比如储蓄存款转为银行理财产品。短期来看,互联网金融产品对于存款的冲击仍十分有限。
然而,尽管短期内类余额宝产品难以撼动银行存款的根基,但面对这些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冲击,商业银行也不得不“拉闸限流”。
目前,各家银行对于用户转出资金购买类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设置了不少防线。以刚刚上线不久的微信理财通为例,目前约有12家银行支持资金转入,但是各家银行均设置了转账上限。例如,农行、中行、建行等规定单笔最高5万元转入,单日50万元封顶,而民生、兴业等银行单日单笔转入要求最多不超过5000元。银行除了有单日转账限额外,单月的转账额度也设定了上限。
当然,除了对互联网金融产品设置防线外,不少银行也选择了积极迎战。去年末开始,平安的“平安盈”、广发的“智能金”、交行“实时提现”、工行的“天天益”、招行的T+0货基等现金管理工具陆续出笼。
据每日经济新闻最新报道显示,经过几次上线延迟后,预计民生直销银行本周内会正式推出。主打产品是类似于余额宝等货币基金产品——如意宝,该产品近期的年化收益率为6.7%左右,可实现T+0实时汇款。从外部来看,民生直销银行对余额宝、财付通或会造成冲击。
不过,在部分互联网金融人士看来,银行无论采取何种阻击方式,只能延缓银行的存款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