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14日披露多项1月份宏观经济指标。在物价保持平稳的同时,创出近5个月新低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也鸣响了中国经济仍存在下行风险的警报。
不过,考虑到春节前夕内地各企业生产时间普遍减少以及1月份中国出口数据的强劲表现,此间专家认为目前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中国经济面临增速显著放缓的威胁。在经济平稳开局之际,官方料难作出放松政策的决定。
2014年首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涨2.5%,和2013年12月持平。虽然在春节消费热潮的推动下,当月CPI环比涨幅创出近一年来新高。但值得注意的是,以往逢节必涨的猪肉价格却出现同比下降。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解释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猪肉市场供应量在稳定增加的同时,消费需求因浪费现象有所遏制等原因比往年同期有所减少。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进一步分析说,猪肉和鸡蛋价格的下跌,暗示了2014年消费的乏力。在这种情况下,2月份的物价会因蔬菜而略高,但此后就将明显下行。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也表示,虽然一季度略松的流动性所带来的影响将逐步体现在CPI上,但中国全年通胀压力不大。
在物价涨幅较为平稳的情况下,如何守住经济增速的底线目前被视为中国2014年对宏观经济进行区间管理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1月份中国PPI同比下降1.6%,连续第23个月负增长。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PPI如此长时间“负增长”过去仅在2008年至2009年、1997至1998年等经济疲软的时段出现过。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徐高指出,价格指数快速下滑是近期宏观经济最值得关注的地方。生产资料价格近期出现了超季节性规律的大幅下滑,其通货紧缩压力已相当明显,这印证了经济增长的疲软。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也认为,PPI持续负增长说明中国国内的产能仍然过剩,企业销售困难,经济存在下行的风险。
不过,要通过1月份数据判断中国经济的整体形势,首先需要排除春节因素的干扰。余秋梅指出,中国PPI出现回落,一定程度上与春节临近,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放缓有关。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乔虹也表示,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撑中国经济增速将显著放缓的判断。尤其是考虑到1月份月度贸易数据的向好表现,中国决策层不太可能贸然作出政策松动的决定。
中国官方稍早时候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3824亿美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出口2071.3亿美元,增长10.6%;进口1752.7亿美元,增长10%;贸易顺差318.6亿美元,扩大14%。外贸表现明显好于市场预期。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指出,在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近来表现疲弱的情况下,中国外贸的强劲增长让其有些困惑。在春节等因素的影响下,市场可能需要结合1月份和2月份的数据才能更好衡量中国经济的最新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