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张敬伟:“脆弱五国”倒逼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2014年02月14日 07:17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张敬伟(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2014年本是全球值得期待的一年。然而,在发达市场呈现出复苏趋势之时,新兴市场却弥漫着令人不安的气氛。巴西、南非、印度、土耳其和印尼沦为“脆弱五国”。这主要体现在:资本外逃、增长放缓、市场唱空……“脆弱”性还在蔓延。

  作为“脆弱”集团的成员,印度央行行长认为这是发达国家自私的经济政策所致。的确,脆弱诸国的资本外逃、汇率贬值,基本拜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缩水所赐。据世界银行警告,美联储缩减QE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流入暴跌80%。但经济全球化的逻辑就是这样,经济强国是市场主角,其经济政策的调整,自然会引发全球经济的连锁反应,增强抗风险能力,是新兴市场国家亟须正视的问题。

  由于“脆弱五国”的寒蝉效应,“中国不行了”也变成舆论场喋喋不休的主旋。加入这个“声音”的除了一些政客和舆论,还多了一些理性客观的经济学者和机构。

  当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尚好——“脆弱五国”资本外流、汇率贬值;中国则热钱流入、人民币升值。此外,和印度等新兴市场经济增幅可预见的大幅下滑不同,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轨道。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显然不像其他新兴经济体那么“脆弱”。但是,未雨绸缪和防范风险很有必要,即中国经济必须转型升级。

  首先是金融体系的转型。中国实行紧盯美元的汇率制度,而且尚未开放资本项目。这种看似保险的金融政策,使中国金融体系处于相对安全的围城中,但也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据美国《财富》杂志统计,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达35%。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效应包括:热钱套利,输入性通胀和房市泡沫……去年中国一线楼市(如北京、上海)年底涨幅高达20%就有热钱之惑。热钱既能滚滚而来,就可匆匆而去,因而中国市场头顶时刻悬着一把达摩克斯之剑。

  此外,人民币升值导致中国企业竞争力降低,出口动力衰减,影响到宏观经济的永续增长。人民币升值“变贵”更多是在其他市场,这使得中国人的“消费”更多是海外消费,内需市场并未根本好转。马年春节中国游客在海外市场依然不吝花钱,但国内零售业却呈现出连续性的凋零之势。这种消费内冷外热的尴尬,还是源于人民币的升值逻辑。

  利率市场化改革不均衡,导致影子银行的规模越来越大,并且产生银行间不断高利率拆借的流动性紧张。一项价值5亿美元的信托产品违约案,也提醒监管者关注更多的理财产品的金融和道德风险。

  中国金融体系的开放步伐应该更快一些,而且更为有效的监管措施要跟上,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核心突破点就是利率市场化,以打破影子银行对中国金融体系如影随形的风险。

  其次是产业政策的转型升级。从制造到创造已经喊了很多年,但中国产业的竞争力依然疲弱,中国最赚钱的产业不是实体经济而是虚拟经济。实体经济“空心化”是系统性的,从地方政府到各路资本,都选择功利化机会主义的赚钱捷径,而忽略了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的生产力。虚拟经济最易激起泡沫,这是全球共识,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如何从政策面落实到执行力上,是一道值得思考的战略课题。

  避免成为“脆弱”国家,而成为世界经济稳定的经济引擎,中国面临着很大压力。深化改革,突破瓶颈,才能使中国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强国。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