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抑制炒新应避免加剧供求失衡

2014年02月13日 07:32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IPO重启已经有一个多月,统计显示,绝大多数股票都创新高。这也就意味着,此间买入新股的投资者,基本是盈利的。

  虽然管理层在出台新的新股发行制度的同时还出台了被认为是史上最严厉的新股交易规则,充分表达了管理层不希望新股上市被炒作,因此,要严加控制。管理层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因为相关数据也显示,盲目炒新会带来很大损失。但从一个多月的实际情况看,管理层抑制炒新的目的似乎并没有完全达到,新股大面积走高的状况十分突出,并且普遍估值不低,而投资者则对之仍然趋之若鹜。那么,问题是出在哪里?

  只要存在一级市场红利,那么,新股被炒作就具有某种必然性。新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板块,其数量有限,同时有自身的题材,容易引起市场的关注。特别是今年以来发行的新股,由于贯彻了“价低者得”的询价原则,有相当数量的发行市盈率明显要低于同行业的平均市盈率,这样就在无形中为其上市以后的上涨埋下了伏笔。道理很简单,新股本来就有较高的价格弹性,现在发行价又低,自然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来参与,大家争着去分享其中的制度红利。问题还在于,过去新股上市首日不设涨跌停板限制,这样股价往往一步到位,因此,上市首日投机气氛比较浓郁,跟风炒作的人自然也就容易被套,但过后也就很快降温。

  而现在设置重重的限炒措施,上市首日的涨幅事实上被控制在44%左右。这样做的结果是,一方面新股上市首日的价格表现的确是较为平稳,不至于出现股价暴涨的局面,但以往在一天内走完的行情,现在被拖长到几天走。由于从上市次日开始,新股也要实行涨停板制度,这样每天最多也就只能上涨10%。于是,也就很自然地形成无量上涨局面,很容易加剧供求失衡,进一步推高股价。

  另外,由于上市首日有严格的临时停牌制度,这样,有的新股上市当天真正可以交易的时间只有3分钟,以致在市场上出现了所谓的“秒杀”之说。这样的结果是导致新股上市首日的换手极端不充分,过去新股上市当天换手率一般可以达到60%以上,而现在只有3%上下。很明显,这种换手不高的局面未必是股东惜售,而是受交易时间、流动性等因素制约。这种人为出现的新股低换手率,客观上也就为其在上市次日涨停板打下基础,也把投资者炒新热情激发出来。于是,新股上市也就成为市场的热点,股价的持续走强也就难以避免。而炒作新股,就成为时下投资者盈利的主要模式。

  应该说,这种局面的出现是荒唐的,明显带有非理性的色彩。但是,如果就投资者的一些具体操作行为而言,也确实不能说没有理性的因素存在。新股红利的存在及其特有的“发放规则”,是导致问题出现的关键。

  显然,抑制新股炒作是必要的,而从实践来看,现行的一些做法也许的确还难以达到目标。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应该是推进真正实现市场化。在加强对故意操纵市场行为监管的同时,适当放松对新股上市价格的管制,赋予其必要的流动性,让新股在充分市场化的条件下定位,显然是值得考虑的做法。


(责任编辑: 蒋诗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