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日前登载该报北京分社社长吉密欧撰写的文章称,此前经济学家多认为中国经济“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需要通过增加家庭消费、减少不良投资来改善,但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如今对此药方提出质疑,他们认为,中国在未来多年仍然需要持续保持高投资,但要转变投资重点,将投资引导到公共服务等需要的领域。文章题为《中国需要转变投资重点》,摘要如下:
近十年来,经济学家乃至官方对中国经济“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开出的简单药方是增加家庭消费、减少不良投资。
家庭消费仅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 D P)的35%,约相当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半。而投资占G D P的一半左右,即便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也是偏高的水平。中国制定的2011年至2015年的五年规划将经济再平衡列为优先任务,但在连续几年出现消费小幅增长、投资小幅下降这种鼓舞人的局面后,近日公布的数据却显示这一趋势又出现倒退。2013年,消费对G D P增长的贡献率是50%,投资的贡献率是54 .4%,这表明去年投资增速快于消费,并且在经济中的占比提高。两者之和与100%的微小差额,来自净出口对增长的负贡献率。
中国在向更均衡经济的转型过程中似乎遇到了挫折,对此,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对这张几乎成为正统观点的药方———增加消费和减少投资———提出质疑。他们如今表示,中国在未来多年仍然需要持续保持高投资,但要将投资引导到不同的领域。
中国不需要内陆地区林立的空置住宅区,不需要荒郊野外无人使用的机场,也不需要仿照美国国会大楼或帕提侬神庙而建的政府大楼。过去5年,投资对信贷的依赖与日俱增,但许多投资最终徒劳无功,大量贷款将成为不良贷款。
要弄清中国经济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投资,只需要在北京或其他大城市待上几天,听听普通民众的心声。更便捷的公共交通、更清洁的能源、环境保护以及产业升级都有巨大的需求,其他有助于清洁空气、缓解拥堵的投资也是如此。
最迫切的或许是医疗等服务的投资需求。虽然重工业饱受过度投资和空置产能的困扰,但中国服务业并无产能过剩。
在这场辩论中,还有两点常被忽视。第一,尽管中国消费占G D P比例近年来有所下降,但人均消费实际上每年增长约8%。第二,如果投资增速大幅放缓或者投资出现下滑,就业和工资增长就会随之放缓,那么消费也会下降。正如前世界银行中国业务局局长黄育川所说:“经济不平衡并不是问题,问题是要确保投资是高效地投入在正确的事物上。”
看重于服务业投资以及有利于维护环境可持续性的投资,也有助于解决这场争论中的一个谬误,即中国经济需要转变为以商品消费为主导的模式。
长江商学院经济学家杨瑞辉表示:“世界承担不起中国成为大众消费型社会的后果,这与资源约束不相容,也是一种无效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