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大摩华鑫:2014年投资聚焦“两点一线”

2014年02月07日 08:48    来源: 凤凰网    

  市场点评:巨量逆回购缓解短期资金压力

  2013年1月21日和23日央行以逆回购方式分别向市场注入2550亿元和1200亿元,其中21天期共计3000亿元,这距离上一次央行实施逆回购近1个月的时间。逆回购的实施超出了市场预期,从量的方面看,逆回购向市场合计注入3750亿元,这相对于正常情况下300亿元左右的数量来说级别明显提高。从期限看,上周的逆回购以21天期为主,7天期的仅有750亿元。2013年以来,央行仅有一次28天期的180亿元的逆回购,其他基本集中在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期限拉长。从时间点看,央行有在春节前进行巨量逆回购的惯例,2012年和2013年巨量逆回购均选择在了节前一周内实施,因此,上周的逆回购实施的时点有所提前。

  逆回购的实施受到了投资者的普遍关注。从中长期看,市场对2014年经济增速继续下行形成了高度一致的预期,央行货币政策紧平衡的基调难以改变;在 二级市场中,IPO集中发行,新增资金热衷于 新股申购,对市场形成了明显的资金分流;从海外的情况看,美国启动量化宽松退出后,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开始出现贬值, 资金流出明显。因此,资金成为短期内制约市场上行的核心因素,央行巨量逆回购的实施,抑制了资金价格的上升压力,缓解了投资者对资金紧张的担忧。

  由于本周7天期的逆回购就会到期,若无其他操作将对市场资金形成净回笼。考虑到上周央行巨量逆回购实施的时点相对往年提前,而且金额并不比往年高,在资金仍然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判断本周央行仍有可能有所动作。

  除了常规的逆回购操作,央行从1月20日开始在北京、江苏、山东、广东等地实施常备借贷便利操作试点,由当地人民 银行 分支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中小金融机构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该措施尽管力度不大,只是已有常备借贷便利工具的完善,但也是部分缓解了市场的悲观情绪。

  然而,对于二级市场来说,逆回购及常备借贷便利操作仅能够缓解短期资金的紧张状况,真正影响市场的资金因素更大程度上与货币政策基调有关。我们认为未来金融去杠杆仍会持续,货币政策将维持中性偏紧的格局,因此,中长期看,资金价格大概率维持相对高位。

  基金经理论市

  上周市场表现出了三个突出特征。一是 创业板 迭创新高,指数呈现四连阳,周涨幅超过6%;二是前期连续下跌的地产板块呈现少见的大幅反弹,部分强势品种竟然连续三日涨停;三是年初以来发行的新股陆续上市,均不出意料的大幅上涨。市场气氛十分活跃,并未出现普遍预期的那样节前沉闷。

  三个特征中新股表现抢眼属意料之中,而创业板的上涨和地产板块的反弹事实上可以归结为同样的逻辑,即对资金面和经济面预期的变化。资金面来看,尽管本周新股密集上市,但发行的真空期即将到来,由于新股补年报以及政策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预计2、3月 新股发行将暂告一段落,这将利好股市流动性;另外,央行启动分支行常备借贷便利操作试点,市场逐渐意识到资金面形势出现变化。央行的一系列动作一方面意在防范由季节性资金短缺所可能引发的流动冲击,另一方面是提高金融薄弱环节流动性操作效率,可视作防控风险进一步扩散的有效预案之一,动作的力度虽然不大,但对于持续偏紧的短期流动性改善的边际效用显著。这一系列动作有效缓解了密切关注信用风险的投资者的绷紧的神经,前期受预期影响连续下行的地产板块迎来了集体估值修复行情。 宏观经济方面,数据将进入真空期,尽管1月 PMI初值低于预期,但随后可跟踪的数据毕竟较少。同时,高层明确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提出了经济增长、新增城镇就业人口和物价上涨的控制目标,由此我们认为“守住底线”的思路仍在。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市场的强势特征在春节前后仍有望维持。创业板中传媒、移动互联、 互联网金融、医疗服务等新兴产业公司仍会继续表现,而传统低估值板块也将借流动性改善和数据真空期获得短暂的喘息机会,需要谨慎观察的是海外市场下跌引发的情绪传导以及年报季来临部分公司业绩不达预期的风险。

  专栏:2014年投资聚焦“两点一线”

  对于 资本市场而言,2014年从开年就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IPO重启开闸,107号文风起……波澜涌动下如何把脉 投资策略?我公司近日发布2014年年度宏观策略报告,我们认为在“结构性改革”指导下,“结构性机会”将继续成为投资争夺的主要阵地。

  从外围环境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复苏势头明显。之前一直表现较弱的欧洲自2013年2季度出现回暖信号,欧元区 GDP出现了环比增长,制造业PMI达到相对高点。尽管欧洲的复苏并不十分稳定,但其经济前景无疑大大改善。发达国家的复苏势头有望延续到2014年。新兴国家经济基础相对脆弱,随着美国QE退出造成的冲击逐步消退,预计2014年下半年新兴市场经济才有可能回暖。

  从国内宏观环境看,转型大背景下政府主动降投资的意愿较强。如继续依靠大规模投资去拉动增长,必然要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或继续放任引资银行规模的膨胀,而企业的财务杠杆提高、产能扩张,与我国目前整顿影子银行系统、去产能、去杠杆的意图相悖。当然基建投资作为稳定器还可能会在某些领域发挥作用,以缓解经济转型带来的伤痛。

  从国内微观环境看, 上市公司整体自12年以来的去产能进行到明年有望取得一定成效,产能利用率提升;企业经营杠杆降低,盈利能力提高。因此,在 宏观经济整体平稳运行甚至可能会略有下行的情况下,微观层面的实体企业财务状况可能会略有好转。

  落实到资本市场本身,转型思路影响下,经济在中短期内现趋势性复苏一再被证伪,改革在改善长期预期的同时亦难免引发阵痛,比如 利率市场化提高资金成本、水电油气改革提高投入成本、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力成本等。再叠加 IPO重启、美国QE退出及地方债务危机等扰动因素,2014年市场应仍难出现趋势性的估值提升。

  我们认为,实体经济去杠杆完成过半、企业盈利能力有望改善和市场已经基本适应了7.5%左右的经济增速,2014年市场应大概率好于2013年。而且,18届 三中全会召开后,各项改革措施将在2014年全面推进实施,因此今年也将成为直接受益于改革的行业或企业最易出现拐点的一年。

  综上,我们将重点关注具备长期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和受环保和资金紧张制约供给收缩带来供需长期改善的传统行业,以及“改革”这一投资主线。


(责任编辑: 康博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