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春节出境游大热 那些你所不知道的旅行险条款

2014年01月25日 07:26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春节出境游大热,不仅有传统的跟团旅游,自助游、自由行、义工旅行也越来越普遍。与北方大部分城市的天寒地冻、冰天雪地相比,这个季节的海南是“天堂”的代名词。而随着海南旅游的价格一年年呈倍数增长,国外的海岛圣地成了首选。而去年的贺岁大片《泰囧》以及国内各大明星的境外海岛婚礼,彻底在国内掀起了境外海岛游的狂潮。

  此外,对于部分年轻人来说,去欠发达国家边做慈善边旅游的“义工旅游”也已逐渐取代发达国家购物团的地位。泰国、巴厘岛、斯里兰卡、非洲的肯尼亚等国家成为“香饽饽”。然而,早已预定“妥当”的梦幻海岛游和充满爱与责任的义工之行却可能不总是一帆风顺。

  不得不终止的旅行

  出国旅行前选购一款境外旅游意外险已成不少人的“习惯”。面对存在一定风险的境外海岛游和义工行,大多数人都会在出行前购买一份保险傍身。然而在品种繁多的意外险产品中,选购除了要注意意外保障、紧急救援、医疗垫付等内容,一些平常并不起眼的附加条款也应该被关注。

  1月21日,泰国看守政府宣布,自22日起在曼谷及其周边地区实施《紧急状态法》,为期60天。自1月13日泰国反对派发起“封锁曼谷”行动以来,曼谷已发生数起暴力事件,造成人员伤亡。根据《紧急状态法》规定,泰相关部门可在法令实施区域采取控制局势的措施。

  中国驻泰国使馆也提醒拟赴泰的中国公民,审慎选择前往曼谷及周边地区。密切关注局势发展,采取必要安全措施,确保自身安全,避免前往政治集会区域。

  同几个月前肯尼亚的恐怖袭击相似,大使馆的“旅游警示”让不少已经计划好,正准备出发或者已经到达的旅游者不得不慎重考虑此次旅行是否需要取消。然后,对于大多数自助游、自由行甚至义工旅游者来说,取消早已预定好的旅行计划,伴随而来的是酒店费的浪费、改退签飞机票 “罚金”的额外付出等。

  不得不说的旅行险

  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损失降到最低,出行前所购买的旅行意外险中包含的附加条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证券日报》记者调查发现,一般情况下,虽然因暴动和恐怖袭击等原因导致的直接人身伤害或死亡无法通过境外旅行险产品获赔,但因此间接导致的航班延误或取消、旅程缩短或取消、或者延期逗留等,是可以通过保险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的。

  航班延误: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境外旅行险产品中都含有“航班延误”这一保障责任。除此之外,各大航空公司以及旅行机构所售卖的航空意外险中大多也赠送航班延误险。航班延误保障可以按小时数获得赔偿,并设有最高赔付额度,但通常情况下最高理赔额度都在千元以下。航班延误是否能获得保险赔付,主要取决于附加条款中的约定,部分产品将罢工、暴动、恐怖活动等导致的航班延误列入到可赔偿部分。

  航班取消:与航班延误险相似,“班机取消”也是一条较为普遍的附加条款,广泛存在于境外意外险和航意险的产品中。一般来讲,在保险期间内,若航空公司因旅行出发地或者目的地发生暴动、航空公司雇员罢工、恶劣天气、自然灾害或发生突发性传染病等原因,在保险合同约定航班起飞前七日内取消航班,且无任何可替代航班,保险公司将对此做出一定额度的赔偿,多数赔偿为300元或500元。

  延期逗留:部分境外旅游险产品中还包括因暴乱等事件引发的“延期逗留”的保障责任。境外旅行过程中,若因为暴乱暂时延长当地逗留时间,游客一般会产生更多的食宿等开销。对于此类情形,如果境外险产品中含有“延期逗留”条款,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旅客提供经济补偿,赔偿额度最高可以过万元。

  旅程缩短:因某地发生暴动等原因,游客急着回国而导致旅程缩短,已发生的酒店、改退机票等费用,通过境外旅行险中的“旅程缩短”项目可获得相应的赔偿。大部分境外旅行险产品都提供因为暴乱等事件引发的旅程缩短赔偿责任,但如果游客可以从政府、酒店、航空公司、旅行社或其它旅行服务机构得到退还或赔偿的费用,则有可能遭到保险公司拒赔。

  旅行变更:如果旅客因暴动等原因无法按照约定前往某地,并必须更改其预定旅行,因而所增加的交通或住宿费用,保险公司将赔付旅行变更保险金。但如果旅客在预定行程前已得知,此地区存在发生暴动等可能导致旅行变更的潜在风险,那么可能也将面临拒赔。

  旅行取消:最令游客担心的是取消行程带来的经济损失是否可以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比如,国家的相关机构已发出不要前往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警示,由此导致的旅行团最终被取消或个人自由行无法成行。在这种情形下,如果游客投保的境外旅行险产品中含有“旅行取消”这一项保险责任,那么可以直接获得相应的补偿,补偿额度可过万元。

  当然,无论是否购买到合适的境外旅游险,游客在旅游前或者旅游过程中发生突发事件,一定要将自我保护放在首位。海岛游是梦幻之旅,但旅游可以重来,生命却只有一次。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