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是百姓用钱高峰,但也是金融欺骗的高发期。昨日,银监会公布了几种常见的金融诈骗手段,并提醒百姓切勿上当受骗。
银监会在公告上总结了3种常用欺骗手段,首当其冲的就是设置利益诱饵骗取汇款,这种方式是典型的有诈骗分子采用电话或短信群发的方式,发布“活动中奖”、“低息无抵押小额贷款”、“税费退返”等消息,巧立名目要求受害者向诈骗分子指定的账户中汇出“手续费”、“公证费”、“邮寄费”、“税费返点”等款项。
“第二种方式就是编排突发事件扰乱防范意识。”银监会介绍,这种骗术是典型的有冒充银行业金融机构官方信息平台发布“银行卡异地巨额消费”短信,冒充亲朋好友在异地急需资金救急等,诱骗群众汇出资金。
第三种则是捏造子虚乌有事项干扰正常判断。银监会介绍,典型的有谎称“账户涉嫌洗钱犯罪”、“个人信息遭泄、银行账户不安全”、“邮寄的物品中藏有毒品”等,要求群众直接将账户资金转入所谓“公共安全部门设立的安全账户”中来“保障资金安全”,或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套取群众的账户名称和交易密码。
“面对这些骗术,百姓要尽量做到三不二要。”中国银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所谓“三不”是不轻信利益诱惑,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向来历不明的人物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在不能得到完全确认的情况下,不向陌生人账户汇款转账。所谓“二要”,则是提醒消费者要提高警惕、要及时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