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国资本”寻找“全球机会”

2014年01月22日 15:55    来源: 新华网     潘清

  新华网上海1月22日电(记者 潘清)徜徉在海外的大型购物场所,中国人常为满目的“中国制造”而感叹。他们或许并未意识到,在形形色色中国产品占据国际市场的同时,越来越多“中国资本”也正走出国门,寻找“全球机会”。

  作为爱纳医疗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和总裁,旅加华人刘开励最近特别忙碌——为公司设立在加拿大渥太华的研发办公室争取一笔来自中国的投资。

  2009年在多伦多市注册成立的爱纳医疗科技公司,专注于眼科、麻醉科及健康监测行业。公司规模不大,但拥有多位知名医疗专家组成的智囊团,以及手持式眼科视镜等多个高端产品。

  有意于爱纳公司的资金,来源于ZDG渥太华国际孵化中心。这个中心由来自中国的国有企业中关村发展集团与渥太华投资署“投资渥太华”项目联合设立。

  设立于2012年12月的ZDG渥太华国际孵化中心,初始资金为1000万加元(约合5500万元人民币)。一年中,中心先后考察了40多个项目。层层筛选之下,4家企业得以进驻孵化中心。除爱纳外,其余3家分别涉及下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尖端高科技行业。

  孵化中心管理人之一索菲·陈说,渥太华与北京不仅是姐妹城市,也是彼此重要的合作伙伴。这是中关村发展集团选择在此投入资本的主要原因。

  “我们希望能在加拿大寻找拥有‘颠覆性’创新技术,且能与中国市场需求契合的高科技项目,提供成长空间并参与其发展。”索菲·陈说。

  中关村结缘爱纳,可以说是中国股权投资走向海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资本以VC(风险投资)或PE(私募股权投资)的身份,放眼全球寻找投资机会。

  这一趋势的出现,或与人民币在过去几年中持续升值密切相关。按照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计算,人民币2013年升值幅度高达3%,不仅三倍于上年,更与其他新兴经济体货币集体贬值“逆势而动”。

  “人民币对全球主要货币快速升值,迫使本土投资资本转向海外,同时也为海外投资提供了更大的收益空间。”上海源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济生说。

  另一方面,2012年9月以后,中国内地股市首发上市经历长达一年多的“空窗期”。今年初IPO重新开闸,但总体而言上市资源稀缺,VC和PE的退出渠道并不顺畅。

  在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看来,中国股权投资市场面临的困境是“钱多,机会少”。而脱困的途径在于“走出国门”。

  中关村发展集团或可成为一个范例。略早于渥太华,这家中国企业在高科技企业林立的美国硅谷设立了国际孵化中心。芬兰、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也被其纳入海外战略版图。

  事实上,“中国资本”走向海外并不仅限于股权投资。在此之前,庞大的产业资本已经开始全球布局。

  中国普通民众的个人资产,也开始借助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曲线”投资海外资本市场。统计显示,2013年末QDII基金规模超过760亿元。

  在2013年中国内地股市持续走弱、上证综指累计下跌6.75%的背景下,QDII基金整体获得4%以上的正收益,成功为境内资本分散了单一市场投资风险。

  几天前,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宣布成立对冲基金平台CCTrack Solutions。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懿宸表示,随着中国海外投资的不断增加,对外汇套期保值及资产配置多样化的需求也会大幅攀升。这个对冲基金平台将为中国投资者海外流动性投资提供有效策略。

  从为跨国公司代工委身全球产业链末端,到走出国门挑选具备投资价值的海外项目和投资品,“中国资本”寻找“全球机会”的背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分配的途径正日趋多元化。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