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近日有媒体报道,证监会稽查队根据交易所提供的报价数据,针对近期上市的新股查了三天,一共13个人,调了他们的手机和电脑,要求对方当场打开短信、微信、QQ,以及私人邮箱。被调查的买方投资人还被要求签署承诺书“本人自愿提供上述物品调查”。玩得风声水起的“询价潜规则”,终于还是引起了证监会的震怒。
主承销商拥有选择权
据悉,在本轮新股发行改革中,证监会引入了网下发行的券商自主配售机制。网下发行的股票,由主承销商在提供有效报价的投资者中自主选择投资者进行配售。与此同时,为了发挥公募基金、社保基金定价作用,加强对定价和配售的市场化约束,新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还提高网下配售比例,调整有效报价投资者家数的限制。
“这项政策的原意是增加单个网下投资者的配售数量,加大报价申购的风险,从而以市场化的手段来约束询价机构的报价。”一位基金评价业人士表示。但他认为,自主配售的政策,实际上大大加强了主承销商控制新股资源的能力“网下配售已经成为了一个小圈子内的游戏。”
这位业内人士还表示,邀请机构参与询价的选择权在主承销商手里,按照询价流程,保荐人有权选择性地向有询价资格的机构发出邀请函。通常来说,保荐人会给那些合作过的或者关系比较好的机构发邀请。而对于参与询价的机构来说,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投桃报李”,配合主承销商的定价需求,否则下次路演就可能不再被邀请。
另一方面,按照新的网下配售规定,确定发行价时,要求先剔除报价最高的10%的申购量。报价最高的部分将不得影响发行定价,报价最高者也不能获得配售。这意味着,以往机构一味报高价就能入围配售的情况已经改变,无论报价过高还是过低均有可能被踢出配售名单,在这种情况下,参与询价的机构也需要掌握主承销商的发行底线,双方的私下勾兑也显得更加必要。
打新利益被专户后面利益相关方拿走
值得注意的是,新股发行制度规定,新股网下发行将优先配售给基金和社保。但1月初披露发行公告的我武生物,基金在网下平均中签率虽达到6%以上,但最终仅获得了3%出头的配售。相反,私人的资金却得到了很充分的配售。
“现在的规则反而是违背市场化的。承销商和发行人代表了投资者的意志,你看几乎每一只新股,发行价格都高于市场平均报价。”一位投资经理说。
“现在打新的收益率肯定不平均,现在打新的利益肯定是被专户后面的利益相关方和私人拿走了。机构的收益肯定会非常低。”一位入围两只新股报价的基金经理说。
“小规模”路演挑战监管红线
此外,部分发行人与承销商,在进行IPO路演之前,会私下对包括基金在内的特定询价机构进行“小规模”路演,发行人与承销售商为获得询价机构的支持与青睐,不惜放宽沟通的范围和尺度。而这一举动明显有违证监会规定。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部分询价机构会与承销商结成联盟,在网下申购时,哄抬报价,促使其他机构不得不跟进报以高价。而承销商在获得高额佣金后,在最后阶段,会将与自己结成联盟的券商报价剔除掉,令同盟避免被高报价套牢,承销商会以其他形式来与自己的同盟分享利益。
发行人、主承销商和参与询价的机构在一定程度上结成了利益同盟,报价的高低,本质上只是其内部的利益分配问题。换言之,只要“新股不败”的情况存在,只要二级市场对于一级市场的约束没有真正的形成起来,这种“潜规则”就会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