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IPO稽查风暴来袭 基金报价策略急转弯

2014年01月20日 08:36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上周五,IPO开闸以来的第一只新股纽威股份上市交易,尽管早盘开盘3秒即告涨停,但当天收盘价涨幅为43.49%,并未达到44%的上限,对于机构来说,这样的市场表现完全在预料之中。“若是两三周前,看到这样的涨幅,大家会认为市场反应实在太弱。但以现在的情况来看,这样的结果已经很好了。如果再大肆炒作新股,就是不折不扣的‘不讲政治’了。”有基金经理这样评价。

  事实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稽查风暴正在公募基金中进行,稽查的主要内容就是新股申购中的违规行为。“自上周四开始,我们公司就进驻了超过10名的稽查人员,每3人一组,要求基金经理、研究总监、行业研究员配合进行核查,我们的邮件、电话、公司内部实时交流软件也被监控。核查过程中,稽查人员始终围绕一个问题反复查证,即在某只新股的报价中,公司有没有协同上市公司、发行机构哄抬价格。”一位被抽中协查的公募基金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这几天,基金经理、券商行业研究员的微信群对此次稽查风暴传闻也很多,有券商研究员称,北京、上海等地均有券商行业研究员的电脑被稽查人员封存,而他们的邮件、QQ、MSN及通话记录也一并被带走。

  尽管如此,基金申购新股的热情依然不减。基金经理认为,这主要是机构对于首批开闸的新股还存有幻想,另外一个原因是,随着政策的收紧,有可能出现真正物美价廉的股票,部分机构存有“淘宝”的想法。为了能顺利申购新股,近期基金纷纷调整报价策略。

  “勾兑”出的报价

  据了解,目前大部分的核查集中在“关系报价”上。

  “在去年11月中旬新股发行改革方案公布时,我们感觉,在报价上,承销商的主导作用非常大。”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研究总监告诉记者。根据方案,本次新股申购,公募基金、社保成为新股网下申购的主力,必须保证40%以上的份额由这两类机构获得。网下发行的股票由主承销商在提供有效报价的投资者中自主选择进行配售,公募、社保实际申购不足,才可以向其他投资者进行配售。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4亿股以下的,网下申购要求提供有效报价的投资者应在10-20家之间;4亿股以上的,提供有效报价的投资者应在20-40家之间。“承销商自主选择的空间非常大,大部分券商提出了数量优先、价格优先、战略合作者优先的原则。针对这点我们反复讨论,得出的结论是,谁能申购到新股,承销商在这里面将起决定作用。”这位研究总监认为,这一次承销商确实起了承销的作用。

  “于是在准备申购之前,大家都在提一个词,‘勾兑’,希望能通过各种关系挤进券商的战略合作者名单。而且我们反复揣测,感觉这种‘勾兑’是被默许的。”有基金经理称,“之前我们讨论认为,新政的思路是买者自负,券商尽可以把最亲密的伙伴圈进来,而小伙伴们也要愿赌服输,因为一旦造假被发现和新股破发,大家可以一起承担。”有基金经理这样分析。

  但新股发行刚一开闸,机构打新的热情让这样的想法显得有些幼稚,尽管剔除了私募、信托的报价,公募、保险、券商、社保的热情却要爆棚,一家仅发行3000万股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就有超过900家机构报价,而获配者仅有19家,超低的中签率让人对背后或许存在的“勾兑”行为十分反感,于是大家又不得不问:中签者何德何能?

  与此同时,为了遏制超募而设置的老股转让,则给予大股东及一些战略投资者合理套现的机会。“实际上在去年11月底,我们就了解到,大部分老股东有借机减持的打算,而投行也在积极促成此事。当时圈子里讨论时,不少人隐约感觉到不妥,但没想到大股东计划减持的幅度如此之大,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有基金经理告诉记者,目前大部分的核查集中在“关系报价”上,因为价格报高才可能触发老股转让,才有大股东套现的基础,“但若大部分机构研究员基于此前的揣测,千方百计打听可能的发行价,甚至套出券商及大股东的心理价位,这样的集体行为如何处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人海战术”的稽查方式,加上电话监控记录,对于机构与承销商勾兑的细节,监管部门是可以很快就摸清楚的,而更多机构关注的是,未来的发行方案将往哪个方向转?是否会回到以往严控发行市盈率的道路上去?

  机构匆忙“改动作”

  自上周三开始,证监会派出近200人的稽查队伍,有57家机构被要求进行核查。有基金经理透露,短短两周时间,机构的报价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往研究员写好询价报告后,我们都要反复讨论,这个价位会不会太低?报出去会不会被大家远远抛在后面?有时甚至在最后报出价格之前,还会再往上改改。现在由于害怕被抽查,研究员报出的价格,大家都要问,是不是太高了?如果投行真认同了这个价位,会不会上头又直接让暂停发行了?”据投行透露,以往大家竞相报高价,而现在则是竞相报低价。也有机构透露,目前投行自己也不是很确定,报上去的价格能不能通过,因此尽量报低。

  “按照原定计划,1月份密集发行之后,2、3月份是补年报的时间,发行将会出现空当,4月份开始才会重启发行,如果赶不上1月份的发行潮,就还要再等几个月。由于暂停发行之后的不确定性太强了,投行为了准时上市,往低报价是共同的理性选择。”有保荐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另外一个担忧则是,如果按照原定计划,今年约有600家上市公司登陆A股,巨大的融资额或拉低创业板整体估值,目前觉得很低的发行价,再过几个月可能就属于高价位了,因此抢先发的心态也令投行纷纷降低心理价位。

  有行业研究员认为,“改动作”并不意味着能够完全杜绝“人情报价”。尽管在新的发行制度中严格了报价程序,律师、公证人员必须在场,负责人员全程不许接手机,固定电话也被监控。“但之前一对一路演时,或是私底下行业研究员沟通时,仍有可能打听到报价空间。中国是人情社会,完全杜绝人情,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据记者了解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公开路演,还是承销商主导的一对一路演,公募基金都显得“避之不及”。有基金公司透露,此前曾有承销商策划带领拟上市公司高管向公募基金做推介,到深圳联系了几家大的基金公司,有基金公司就明确表示不予接待,有的基金公司则仅仅让行业研究员出面接待,基金经理、投资总监等禁止出席。而以往较为盛行的做法是,券商在大型路演之前,会邀请关系紧密的伙伴举办宴席,为他们创造与公司高管“一对一”私聊的机会。但在近两周,这样的“一对一”推荐常常被基金婉拒,主要原因就是为了避嫌。以目前的监管思路,想要通过公开路演等形式获取未经公开的信息基本不可能,而一旦上市公司发行有变数,监管部门进行核查,短信、电话记录都在,想要“自证清白”就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既然这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上一轮创业板发行潮时,机构的路演推介把福田中心区附近的五星级酒店会议室都给订满了,有很多上市公司高管订不到酒店,只能住到南山区去。这次IPO重启,附近的会议室、宴会厅就好订多了。”有投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民路演”的盛况不再。

  “淘宝”热情不减

  本轮IPO重启,与2010年和2011年都有所不同,此次是在资金紧、融资成本高、公募偏股基金仓位偏高、公募规模大幅缩水的背景下进行的,尽管如此,基金公司对于打新的热情依然十分高涨。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大部分基金公司看来,IPO开闸初期,新股还是会有炒作余地的。“毕竟停了一年多,市场有炒作的意愿,尽管新股上市首日设立了44%的涨停限制,但打新对于基金来说仍是不错的选择。”有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告诉记者,特别是禁止私募、信托、一二级债基打新后,让偏股型公募基金对中签产生了更高的期许,圈定打新的资金不在少数。根据众禄基金研究中心统计,目前中签获配的单只基金中,申购金额最高的拿出了2.75亿元,超出了基金总规模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基金经理拿出了30%以上的仓位来申购一只新股,这样的参与热情前所未有。而据记者了解,目前有一些大型基金甚至拿出了将近10亿元的现金来参与打新。

  “如果申购到了,收益应该还可以。”有基金经理称,以中签最高的国联安安心成长为例,获配新股占基金规模比例为16.56%,假设上市首日即以涨停幅度44%卖出,即便算上时间成本,这样的投资也比参与二级市场的股票买卖收益要高很多。不过接下来的中签基金因为规模偏大,收益就弱得多,如中签3次的融通通源一年期封闭基金,中签规模占基金总规模的比例为1.95%,新股收益对基金净值的贡献相对要弱很多。

  但从目前看,能够中签就已经很幸运了,更多的基金感觉中签率远远低于原先的预期。有的基金参与了10只以上新股的申购,忙活了两周,仅有一只中签,而获配数量也仅有几百万元,对于十亿元规模以上的资金来说,即便以涨停价卖出,对基金业绩的贡献也不大。“在新规开闸的初期,大家打新热情高是很自然的,这个热度会随套利空间的收窄而减弱,到二三季度,甚至可能出现投行求着基金打新股的现象。”深圳的一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他介绍,目前打新的人气没有散,主要是机构对于首批开闸的新股还存有幻想,另外一个原因是,随着政策的收紧,有可能出现真正物美价廉的股票,部分基金存有“淘宝”的想法。“一级市场价格压下去了,二级市场的盈利空间相应就增加了,这也是大家还聚集在新股申购中不愿离开的原因。”这位基金经理说。

 


(责任编辑: 张桔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