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新年伊始,尽管资金利率持续高企、发债成本大增,但多家券商仍合力掀起了一波融资潮。短短半个多月,证券公司短融券发行规模已突破300亿元,远超去年1月份全月水平。分析人士指出,去年以来在管理层的鼓励下,证券公司发展资本市场业务创新的劲头十足,抢发短融等融资手段成为支持其发展创新业务的重要砝码,预计2014年券商短融的发行力度将居高不下。
券商短融单月发行规模创新高
1月16日,西南证券公布了2014年度第二期短融发行文件,同时有6家券商在银行间市场进行短融招标或公布短融招标结果。2014年1月以来券商短融发行量急剧膨胀的势头,由此可见一斑。
据截至16日的统计,1月以来共有19家证券公司公告发行短融券,累计21期、发行规模346亿元,发行起始日介于1月7日至1月21日之间。其中,华泰证券、西南证券更是一个月内连发两期。而2013年整个1月份,券商短融发行总量仅为246亿元,历史上券商短融单月最高发行额为2013年10月的336亿元。不难发现,年初至今,券商短融的发行规模和密度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2013年同期,由于资金价格高企和市场对于中长期流动性趋紧的负面预期,今年年初以来券商发行短融的成本已大幅攀升。数据显示,年初至今已发行完毕的3个月期券商短融票面利率均在6%以上,最高达到6.65%;而2013年1月份3个月期券商短融票面利率却均在4%左右,最高不超过4.20%。由此可见,当前券商短融的票息成本已达到2013年同期的1.5倍左右,而高成本并未阻挡住券商短融发行热情的高涨。
创新热情刺激发行高潮延续
资料显示,自2005年券商发行短融被管理层放行以来,券商类短融的发行直到2012年才出现较明显放量,当年度券商共计发行短融561亿元。2013年,券商短融发行规模急剧扩大,全年共有33家券商合计发行了2995.9亿元短融券,达到2012年的5.34倍。
分析人士指出,近两年券商短融飞速扩张,最大的市场背景与政策背景,主要来自于管理层对于资本市场各项制度创新与证券公司自身业务创新的全面推进。
瑞银证券日前在一份针对中国证券行业的研报中表示,证券公司原有“通道服务”模式已经走到尽头,盈利模式演变为“杠杆+资产负债表业务”,其中低风险的资本中介业务高速增长以及杠杆快速提升,将共同驱动证券行业ROE快速提升。华融证券也指出,目前大多数上市券商的全要素增长率与股市涨跌幅基本一致,改变这种尴尬局面的最快捷途径,就是利用创新类的资本中介业务提升证券公司的利润空间。
就2014年全年来看,证券行业创新主要包括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新三板交易与挂牌、股指期权上市、开展券商做市商业务等多个方面。为配合相关业务的开展,今年全年券商整体显然仍会有巨大的融资需求。
就融资手段而言,短融、公司债、海外债等是券商资本中介业务的主要资金来源。目前来看,券商普遍更乐于采用3个月左右的短期限品种进行滚动融资,因为这可以降低年化的总融资成本。事实上,2013年总计2995.9亿元的券商短融中,有高达2186亿于当年到期。由此推测,随着各项创新业务的全面稳步推进,证券公司短融发行高潮有望贯穿整个2014年度。
证券公司短融券单月发行规模
3个月AAA级券商短融票面利率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