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80后出纳制作假银行对账单 3年取走40万公款获刑

2014年01月15日 09:57    来源: 法制日报      赵丽 陈亮

  通过制作假银行对账单,不到3年时间取走40余万元公款用于个人消费。近日,80后出纳杨菁被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以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

  近年来,“小官大贪”等职务犯罪低龄化、低职务化的问题开始引发关注,这亦暴露出一些单位在年轻国家工作人员任用过程中,缺乏思想观念的教育和法律意识的培养,从而导致这些年轻人滑向犯罪的边缘甚至走向犯罪。

  小出纳发现大漏洞

  2011年11月初的一天上午,北京市某电影院经理孙先生像往常一样来到办公室。不久,他接到银行的电话,称某电影院有一笔账目须付款,但是单位账户的金额只剩下1万多元。

  孙先生感到事有蹊跷,于是赶紧叫上会计徐先生一同前往银行。调出银行对账单后,发现账户余额确实只有1万多元。但会计徐先生清楚记得上个星期才和出纳杨菁一起对过单位的对账单,当时显示还剩40多万元。

  1986年出生的杨菁患有一级听力残疾。因为从小听力不好,语言表达也不太清楚,学生时代的杨菁常常被同学欺负。

  2009年初,杨菁开始到某电影院上班,该电影院是一家事业单位,属于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在电影院,杨菁从事出纳工作,主要负责税款的申报、保险报销、发工资、保管单位的备用金等。可以说,只要涉及到现金以及与银行有关的业务都归她管。

  工作大半年后,杨菁发现了单位财务的一些“规律”:每次她拿着单位支票到银行支取现金后,入账时只需要把支票根交给徐先生即可。支票根上是多少,徐先生就记多少,从来不过问,也不核对数额。

  杨菁想,假如自己在支票上动动手脚,就可以把公家的钱装进自己的腰包里,并且不会被发现。有了这些钱,就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了。

  腐败大坝开始决堤

  2009年9月15日,杨菁以医药费的名义填写了一张现金支票,成功从银行取了5000元,当她把支票根交给徐先生时,对方丝毫没有怀疑就入账了。

  拿到钱后,杨菁用于日常消费和购物挥霍。她发现,物质能让她感到些许平衡,却未意识到防腐大坝已经悄悄裂开了一条小缝。

  到了10月,杨菁去银行取单位9月的银行对账单时,发现银行对账单与单位的账目不符。杨菁担心事情败露,就通过各种手段编造了一份假的银行对账单。因为跟单位的各项记账凭证通通都对得上,徐先生没有任何怀疑。

  就这样,杨菁通过虚开支票,或者在支票上多填金额的方法一直持续不断从银行取公款,又通过制作假的银行对账单,使自己的行为从账面上反应不出来。

  有了钱后,杨菁的生活变得阔绰了起来,她变得爱时尚、爱打扮、爱漂亮,一张价值六七千元的“纤体瘦身卡”毫不考虑说办就办。不知不觉中,她花掉的钱越来越多。

  虽然每次提取的数额都不大,但从2009年9月到案发前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杨菁私自提取单位公款高达42万余元。如果不是银行的那通电话,她可能依然靠着自己的小聪明瞒天过海。

  私自提款事情败露

  徐先生坚信自己印象中的银行对账单与眼前看到的这份银行对账单绝对不一样,他便匆忙赶回单位取出之前的那些对账单,并叫上杨菁一起到银行查出真相。杨菁担心私自提款的事情败露,便趁徐先生不注意时溜走了。

  经过比对和鉴别,银行确定徐先生拿来的对账单全是伪造的。

  杨菁知道纸终究包不住火,便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单位承认了自己的行为,表示一定会尽快把从单位提走的钱还回来。

  2012年2月,杨菁在电影院经理孙先生的陪同下到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自首。

  但是杨菁声称,用虚假支票提取单位公款是一个朋友让她干的,后来她不想干了,那个朋友就威胁她,对账单也是那个朋友做的。42万余元公款都是她挪用后交给那个朋友使用的,自己只留了一小部分用于日常消费。

  经司法机关根据杨菁提供的个人信息、身份证明、通讯号码等一一排查后,发现这些信息全是捏造的,这位“朋友”根本不存在。在铁证面前,杨菁不得不认罪服法。

  在法庭上,西城区人民法院认为杨菁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在长达两年的作案期间内,从未有过还款行为,从单位提走的钱款均被其用于日常挥霍,具有主观上非法占有该笔钱款的目的,以贪污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

  杨菁是一名聘用制出纳人员,并不担任领导或负责人职务,从她2009年1月参加工作开始至案发,工作尚不满三年,且开始作案时年仅23岁,这样一名年轻的女孩成为贪污犯着实令人惋惜。

  据办案人员介绍,一些年轻人由于参加工作时间短、社会阅历少,对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缺乏清楚、正确的认识,平时又忽视法律知识学习,难以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

  如本案中,尽管杨菁职务低,但因为是出纳常常经手大量的公款,再加上单位财务制度管理松散,从而走向了违法犯罪。

  (本文中杨菁为化名) 记者赵丽 通讯员陈亮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