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大宗商品走势尘埃落定,此间跌宕起伏,看点多多。生意社在9日举办的“2013年度大宗商品经济数据报告发布会暨中国大宗商品发展研究中心(CDRC)成立仪式”上发布了《2013年度大宗商品经济数据报告》。生意社总编、首席分析师刘心田解读该报告时认为,生意社2013年大宗商品58榜数据显示,2013年大宗商品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市场商品跌多涨少,二八现象明显(生意社的大宗58榜显示,77.59%下跌,22.41%上涨)。
2013年大宗商品市场板块表现差异化,建材、能源板块表现较好,有色金属、橡胶板块跌幅尤甚。此外,商品涨跌分明,幅度较大(8个商品跌幅超过20%,21个商品跌幅超过10%,即近二成商品跌幅超过20%,近四成商品跌幅超过10%;仅有6个品种涨幅超过5%,3个品种涨幅超过10%),全年58种商品均涨跌幅为-7.29%。
2013年大宗商品市场,有三个现象值得关注。刘心田认为,2013年“去泡沫化”表现最为典型的就是橡胶、有色金属品种。天胶年跌27.92%,价格收至18000元以下;铜年跌8.44%,离跌破50000元关口仅一步之遥。此外,钢铁板块的平均跌幅也近10%,甚至连2012年表现相对强势的农副板块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调。
“大宗商品的价格水准在向2008年之前的水准回归,去泡沫化是2013年的市场主旋律之一。”刘心田说。
动力煤在2013年上演了一场“最后的疯狂”。刘心田说,在连续阴跌近两年后,动力煤在四季度上演疯狂反弹,从530元/吨涨至年末的631元/吨。抛出合理反弹的因素,动力煤的泡沫再度滋生。
与此同时,原油的表现也出人意料。刘心田说,8%的年涨幅使原油居涨幅榜的第五名,近百的价格也明显系高点。此外,PP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等亦有疯狂表现。考虑到未来这些品种势必有大幅回调的趋势,因此可称之为“最后的疯狂”。
刘心田认为,“结构性井喷”的典型案例是天然气(年涨幅15.87%)、甲醇(年涨幅23.55%)。究其原因,刘心田表示,这是因为天然气、甲醇价格被长期低估,而其产品特性和原料、竞争优势今年则得到了价值发现,因此出现井喷行情实属正常。
而“结构性崩盘”的案例包括涤纶POY(年跌幅10.83%),盐碱产业链(原盐年跌幅19.30%)。刘心田表示,作为低附加值品种,行业景气、过剩产能使得产品竞争力日益减弱,崩盘行情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