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突破单一卖方模式 券商研究所转型求存

2014年01月15日 07:21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孙 曼

  近年来,券商研究所的研究报告、投资策略建议等的准确性、可参考性备受质疑,一度被市场视为不靠谱。与此同时,券商研究所的分仓佣金收入也在逐渐下降,被公募基金拖欠分仓费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券商开始主动或被动地裁撤基金交易席位。

  在这种情况下,券商研究所亟待转型,急切需要改变现有的业务和盈利模式,将研究部门从一个成本中心,一个入不敷出的亏损部门,慢慢变成一个盈利的部门。在上周由金融界举办的“慧眼识券商”2013最佳分析师量化评选的颁奖典礼上,几位券商研究所所长和金融专业人士对券商研究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并指出券商研究所三条转型之路。

  理性看待券商研报

  虽然研报出错的情况屡见不鲜,但研报失准却是券商研究所研究能力备受质疑的主要原因。在近3年的熊市中,很多人发现券商研究报告的预测不太准确,金股、年度策略、市场趋势预测的准确性较差,导致投资者对券商的研究能力信心不足。

  很多券商人士表示,自己在与客户沟通时,经常会受到客户的质疑。会被问到比较尖锐的问题,比如,券商研究到底靠不靠谱呢?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预测不准的情况?

  对此,中投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张镭表示,在市场变化比较快的情况下,要求研究报告结论比较有前瞻性并准确,难度其实是比较大的。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韩振国也表示,市场走势受到非常多因素的影响,而一个券商的报告不可能囊括所有的因素。这个社会没有预言家,券商的研究确实只能是找到一些规律,提供一些分析判断的方法,对于券商研究报告我们不能要求太苛刻。

  韩振国也认为不同的投资者,对券商报告有不同的要求。投资者最该关注的是报告逻辑是不是合理,是不是比较严谨、详实,数据是否比较客观,而不应对券商报告要求太苛刻。

  深交所上市推广部行业研究高级经理王焕然认为报告准不准要看是从哪个角度看。证券分析师对一些上市公司的财物数据的预测,比如说EPS的预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准的。但是如果要预测目标价,由于影响因素特别多,所以目标价参考的意义不是特别大。

  研究所日子不好过

  目前的券商研究所主要是卖方研究的模式,是跟公募基金进行分舱的一种模式。而近几年基金拖欠券商佣金的情况十分严重,对此,媒体也早有报道。目前基金拖欠券商佣金的实际情况如何?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13年基金中报中,有1605只公募基金的资产负债表中存在应付交易费用,合计金额达到18.37亿元。而其中有9成来自券商交易佣金,如果以此粗略计算,基金在2013年上半年约拖欠券商交易佣金16.54亿元。

  券商研究所的分仓佣金,来源于券商交易佣金。由于目前基金公司支付给券商的费用中,有法律明文规定的只有通道交易佣金和产品代销费用,而券商研究所分仓佣金并无法律文件保护,因此券商只会将应付交易佣金打给券商销售部门,券商内部再进行分配。

  因此,一旦基金拖欠交易佣金,券商研究所必然首当其冲地成为重灾之区,行情不好时,券商研究所的分仓佣金更是基金公司最后才会支付的部分。

  由于分仓佣金收入是券商研究所主要的收入来源,交易佣金的拖欠,对券商研究所影响最大。甚至有些基金公司已经开始暂停发放研究分仓佣金,这将使券商研究所雪上加霜,全行业研究分仓收入下滑已成为定局。

  券商研究所在目前这种业务模式和市场形势下,能自负盈亏的很少,即使是像申万这样研究能力很强的券商,也很难自负盈亏。研究所对券商收入贡献几乎为零,在有些证券公司里研究所甚至为纯成本部门或者说亏损部门,券商研究所的日子不好过。

  三条转型路

  随着公募基金分仓佣金的逐渐下降,券商研究所卖方单一的模式面临着更大的生存挑战,互联网金融出来后,基金公司的佣金可能还会减少,券商研究行业到了一个需要转变的时期。

  参与讨论的业内人士提出了券商研究所的三条转型之路:

  一是对内,为券商内部资产管理业务服务。大资管时代已经到来,很多证券公司开始逐鹿大资管,设立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券商可以多发资管产品,让研究所为资产管理业务提供一些内部服务。

  二是对外,为投顾服务,服务客户(主要是中小散户)。券商研究所服务投资顾问业务,在经过几年的尝试后,也没有太成功,原因是券商研究所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基金等机构,由于人数、预算有限,不可能同时兼顾服务于个人中小投资者,而且机构和中小散户的需求不同,券商研究所难以兼顾。因此,一个合理的发展模式是,研究所将他自己的研究,供给证券投资顾问,由他们来服务客户。

  三是由业务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型。目前研究所做的研究都是独立型或者服务型的研究,随着行业发展的越来越细,应该从业务驱动型向研究驱动型发展。抓潜在客户,服务量化研究,提供量化策略,发资管产品,做并购业务。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