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表示,市值管理要化繁为简,因地制宜,做到有效性和针对性
根据最新市场公开数据,截至1月14日18时,“破净”的上市公司数量已经扩围到147家,市值总和占A股总市值的21.6%。而此前,证监会于1月6日召开了上市公司回购普通股专题座谈会,会议主要讨论了上市公司利用优先股、债券等工具回购普通股进行市值管理的可行性和市场需求。
“这对于股市是一大利好。在市值低迷的时候,展开市值管理的机会比较好,市值管理也有很多种方法,像大股东增持、上市公司回购、资产重组分拆以及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等。”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施光耀对《证券日报》记者说:“证监会召开市值管理会议的举动,是证监会服务上市公司意识的具体体现。目前,在大盘走势不明朗,一些大的上市公司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的情况下,大股东有增减持的需要,而召开市值管理会议,则体现出证监会对市场主体需求的服务和支持。”
据记者了解,日前,一部分市场人士认为上市公司对座谈会“不买账”。因为从座谈会召开至今,市场未见到央企大面积回购、增持的现象,但是A股“破净”公司的数量却增加了二十多家。
“对于上市公司‘不买账’的说法是片面的。”施光耀认为,对于通过股票回购来进行市值管理的主体,是上市公司而非证监会,而进行市值管理需要一个从决策到实施的具体过程。这个过程渗透到上市公司商业模式改善、内部治理完善、信息披露质量提高等多个方面,是一个价值创造和实现的过程,不能仅凭短时间内上市公司的有无“反应”加以判断。
“市值管理目标明确,但它是一个难度工程。”施光耀指出,和传统的以利润为导向的利润管理相比较,市值管理的管理链条更长,一直要延长到市值的实现,其管理的内容更丰富,管理的平台也更宽阔,横跨了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这就意味着市值管理要面对两类群体,一类是消费者,一类是投资者,消费者有消费者的价值取向,投资者有投资者的价值取向,要做好这件事情,毫无疑问是一件难度工程。
“虽然这项管理工作涉及的东西很多,但我们要抓住‘牛鼻子’,其实‘牛鼻子’只有两个,一个是净利润,一个是市盈率。”施光耀指出,从这两个角度来看,要把公司市值做大有三个途径:第一,如果净利润不变,提高市盈率;第二,如果市盈率不变,提高净利润;第三,二者都提高,从而最终提高企业的估值水平。
据悉,在日前召开的上市公司回购普通股专题座谈会,9家商业银行和6家央企的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出席该专题会的代表表示:上市公司通过回购普通股进行市值管理、或用于员工持股计划,可以向市场释放积极的信号,既对当前市场有积极意义,也是市场中长期建设的重要工作,希望结合自身情况和相关政策安排进行探索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