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股市变“折扣店” 150股打折甩卖

2014年01月10日 08:19    来源: 广州日报     张忠安

  昨日A股再度下跌0.82%,这也是2014年以来,上证指数六个交易日中第五个收跌。有意思的是,股指在希望中节节败退,A股已经沦为折扣店,超过百家龙头股票打折甩卖。数据显示,截至昨日收盘,沪深两市共有150家公司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破净),其中,银行、钢铁、煤炭、地产、水泥等权重股成为重灾区,比如16家上市银行中,超过六成破净。有投资者认为,破净个股价值凸显,值得关注。不过,有专业人士就指出,并非所有破净股都值得“抢”。

  “这些个股虽然成为蓝筹股,但盈利能力下降,已经难以吸引资金的注意了。”面对大面积破净,一位私募人士告诉记者。

  150只股票昨破净

  受到今日四只新股申购等因素影响,昨日A股午后高台跳水,上证指数跌幅近1%。值得注意的是,沪深两市合计有150家上市公司股价跌破了每股净资产,其中钢铁、煤炭等强周期股成为重灾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股价的持续下跌,大盘几乎变成折扣店,蓝筹股纷纷破净。记者从同花顺ifinD系统提取的数据显示,截至昨日收盘,A股破净的上市公司达到150家,其中钢铁、煤炭等曾经的“五朵金花”唱主角。

  钢铁行业最为悲催。按昨日收盘价计算,A股31家可比钢铁板块上市公司中,有21家个股破净,占比超过七成。其中,行业龙头宝钢股份最近一期的每股净资产为6.65元,在整个A股上市公司排名314位。但其股价不足4元,按照昨日3.79的收盘价计算,二级市场股价只有净资产的57%。另外,新钢股份、河北钢铁、本钢板材、太钢不锈、凌钢股份等大型钢铁公司市场价均达不到净资产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31家钢铁公司最新的总市值为3237.24亿元,而这些公司截至去年三季报末的净资产合计为4229.88亿元。这就意味着,如果以二级市场价格收购所有钢铁类上市公司,直接打7.5折。如果将其再按每股净资产变现,直接可以赚千亿元。

  被“看作土豪”的银行股价格也纷纷打折,如交通银行最新的每股净资产为5.5元,二级市场叫价只有3.79元左右,也相当于直接打七折。此外,北京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南京银行等10多家上市银行股价均破净。

  蓝筹股

  为何如此批量破净

  记者对比发现,这些破净个股不仅是A股市场的巨无霸,而且基本上都是监管层力荐的蓝筹股,其中,仅仅银行地产煤炭三大板块的累计市值就达到7万亿元,占沪深两市总市值的近三成。但为何这些被监管层寄予厚望的股票却要打折甩卖?业内人士表示,主要是预期盈利能力下降。

  “主要原因还是宏观经济增幅放缓以及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盈利能力普遍下滑,甚至像钢铁、有色等行业还受到政策限制,使得这些传统的大盘蓝筹股失去了竞争优势。”华泰联合证券市场分析人士告诉记者。从上市公司财务中,记者也发现,钢铁类公司最近两年业绩一直不好,不时有公司爆出大额亏损,如重庆钢铁去年预亏25亿元。虽然宝钢股份去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46亿元,但同比依然大幅下降了57%。即使推出50亿元的回购,也无法支持股价。

  上市煤炭企业不仅业绩增幅大面积下降,而且亏损也不鲜见。最新的财报显示,去年三季度A股24家煤炭股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全线下挫,其中,12家公司跌幅超过50%,大同煤业出现8.88亿元的亏损,兖州煤业亏损5.89亿元。

  相比之下,银行尽管业绩“财大气粗”,其中,浦发银行去年全年的净利润超过400亿元,同比增幅也在两成左右。但面临互联网金融以及利率市场化等多种因素冲击,多数分析师预计未来盈利能力也会逐步走低,压制二级市场股价。

  投资观察:打折甩卖不一定都值得抢

  专业机构就认为,并非所有破净股都值得去抢,钢铁等强周期且逆经济转型的个股建议谨慎抄底。

  在最近列入自选股名单中,不少是刚刚破净的银行股。记者对比历史数据也发现,目前银行股的确很便宜,如果按去年三季报数据计算,16家上市银行的平均市净率只有0.91倍。统计显示,在2005年上证综指998点时,银行板块平均市净率为2.06倍;在2008年1664点时,银行板块的平均市净率1.7倍。这意味着,仅仅从市净率来看,银行股卖价已经再度降至历史低位。

  “我认为现在上证指数基本在底部了,蓝筹股继续大面积暴跌的可能性比较小了。市场连续下跌应该还是考虑到资金面紧张,实际上很多蓝筹股都跌不动了,整体下跌空间预计不会太大。”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告诉记者。

  不过,作为股票投资不是所有破净都值得买。杨德龙分析指出,在破净股阵营中,钢铁、有色等依然不会有太大的起色,而且还可能有继续下跌的趋势。“股票破净有多种原因,有些个股虽然业绩较为稳定,但在熊市时遇到黑天鹅等突发事件,造成股价破净,这些股具有一定的机会。但有些股票是盈利能力下降,股价持续下跌,这种股票不建议去碰。”上述私募人士也如此认为。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