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有“网络星期一”,在中国,有“双十一”,都是全民打折的狂欢季。
截至2013年11月11日中午12点,天猫“双十一”购物节支付宝成交额突破121亿人民币,超过去年美国最大的网上购物节“网络星期一”120.8亿人民币的成交,让人叹为观止。“双十一”成交超越“网络星期一”的价值在于,虽然美国拥有苹果、亚玛逊、Ebay、Facebook、推特一大批新经济的代表,虽然电商的发源地在美国,这些都无所谓,阿里让中国人长了一回脸,一个淘宝的天猫旗舰店半天的销售额,就秒杀美国全国“网络星期一”,何等长志气!
按道理说,电商不是新鲜事,打折也不是新鲜事,为什么“双十一”就这么惹人关注呢?这其中,我们要明白,马云创造了一个消费节点,这个消费节点甚至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打折。中国缺打折吗?根本不缺。从传统意义上讲,从每年圣诞节一直到次年春节,都是打折季,这个时间甚至比美国感恩节开始的打折季还长,力度还大。但是,为什么到现在人们不再眷念那岁末的“满百送百”而要半夜三更去守着电脑狂抢“双十一”?这里面不仅仅是价格便宜那么简单,它迎合了快速的消费潮流,创造了便捷的消费方式,刷新了传统的消费理念,它没有空间与时间这个观念,电商加打折,就能创造很多个“双十一”、“双十二”。
有几个因素,是促成“双十一”受关注的关键。
首先,是线上与线下联动,是加速这种转型的诱因。这个联动,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线上选购与线下配送的紧密配合,前几年“双十一”被诟病得最多的,是下了订单拿不到货,物流环节被卡,现在阿里自己在建智能物流网,以顺丰为首的几个大快递公司也是信誓旦旦不压货不拖延,这个瓶颈的解决让电商的发展如虎添翼。
其次,是线下实体店向线上电商的逆向运动,打破了此前只有电商自己吆喝的尴尬场景。现在,“双十一”已经不是一个阿里的游戏,京东、苏宁都是悉数参战,连王府井这样的传统高端百货也玩起了020线上线下联动,只要能拉动销售,没人会在乎是传统或非传统的方式。
第三,最关键的,还有中国庞大的传统购买力的转型。2012年中国全年全社会零售总额是20.7万亿人民币,而这一年电商占全社会零售总额不过6%左右,到今年可能上升到7%,每提升1个百分点就要多2000亿以上,什么概念?更何况,按马云高瞻远瞩的眼光看,2020年电商的销售额要占到中国全社会零售总额的50%,他放这个豪言的基础是2012年“双十一”天猫以191亿的成交占了当日中国全社会零售总额的30%,如果天猫能天天占20-30%,加上其它电商发力,那占50%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因此,“双十一”能在赚了吆喝赚了眼球之后又赚钞票就一点也不奇怪了。这是一场传统与未来、新与旧的争夺,阿里改变着人们的购物,腾讯改变着人们的社交。尽管电商都还在烧钱亏钱,尽管全球的传统百货依旧不会立刻消失,但渠道之争已经白热化,渠道为王剩者为王,此消彼长的量变之后肯定会迎来翻天覆地的质变,快鱼吃慢鱼的经典依旧会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