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你的时候,捧你,你是个玻璃杯子; 我不喜欢你的时候,松手,你就是一地玻璃碴子。
股市上有这样一类股票,在还是概念的时候得到了大量资金的追捧,而到了收获期反而失去投资者的欢心。比如LED、新能源、锂电池、高铁、新材料……
是行业基本面发生了变化,还是投资情绪出现了转折?或是二者兼而有之?在这个过程中,到底蕴含着怎样的投资逻辑?
美在看不清楚时
以新能源为例,wind数据显示,新能源指数在2010年11月中旬创造了1407.62的高点,之后便一路下滑,在2012年12月初到了一个低点577.18,截至今年1月7日收于798.80点。
走势的背后,行业有着怎样的变化?从细分领域来看似乎可见一斑,比如光伏。
“在产业政策刺激下,全球光伏制造行业需求2005年以来快速增长。”中债资信评级业务部分析师韩昭表示,其中,2008年和2010年年装机量增速超过100%、2011年年装机量增速超过70%。“政策的驱动让社会资本纷纷涌入光伏行业,行业规模迅速膨胀,产能也快速扩张。”
遗憾的是,在补贴力度减弱的政策背景下行业需求增速大幅回落,全球光伏需求增速从2011年的70%以上大幅下降至2012年的3%左右并持续维持低位。这形成了严重的供过于求局面,光伏产品价格随之暴跌。
“价格下跌和需求低迷带来的是光伏行业中企业盈利水平恶化、债务负担高企。”韩昭说,“光伏发电在大部分市场尚不具备独立运营的经济性,光伏电站多依靠政府补贴才能持续运营,行业需求受政策因素影响较大。”
目前,光伏制造行业仍在消化过去积累的过剩产能。“未来光伏制造行业将会长期保持低盈利状态,即使需求出现一定复苏也很难呈现过去的高盈利水平、快速膨胀的状态。”韩昭表示。
对于新能源,一位证券公司分析师认为,在新能源行业发展初期,政府补贴加上企业较少,所以利润丰厚,但慢慢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这个领域,产能过剩逐渐加剧,行业现在也处于洗牌过程中。
整体而言,“光伏、LED、锂电池、高铁、新材料等概念板块在兴起之初一般相比大盘上涨时间长,而且涨幅也较高。”民生证券首席分析师李少君说。
比如LED,据了解,从2008年10月开始A股有一波反弹,到2009年8月到达一个高点,总体涨幅约110%;而LED板块一直到2010年9月才到达一个高点,而且区间最高涨幅近8倍;高铁板块从2010年年中到2011年2月的高点,总体上涨约75%;同期上证综指上涨约37%。
而且,“对于类似概念板块来说似乎还有这样一个规律,即估值上升会先于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李少君表示。
LED概念和高铁概念同样如此,据统计,在2010年LED指数大幅上升,但相关上市公司业绩最好的时候是在2011年,在2011年LED指数实际是下跌了45%;高铁指数在2010年大幅上涨,但上市公司的业绩一般,利润增速只有约4%,在2011年上市公司利润增长22%时,高铁指数下跌了43%。
“靴子落地”的尴尬
“股价反映的是市场对上市公司业绩的预期,即所谓预期现金流的折现。”华安证券研究所徐海洋说,当一个概念兴起的时候,只有预期,没有业绩兑现,因为其背后的不确定性很多,资金的追捧只是表达对这个概念的意愿。当预期开始兑现的时候,其实股价的表现周期已经结束了。
当一个新的概念出现,为何资金愿意去追逐?
“这取决于两个方面因素,即概念的‘天花板’和‘护城河’。”徐海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