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12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5%,较11月CPI涨幅收窄0.5个百分点,创下2013年6月以来新低。而2013年全年CPI同比上涨2.6%,低于年初3.5%左右的物价调控目标。专家分析指出,2014年我国物价将温和上涨。
>>发布
全年CPI与上年持平
2013年12月,全国CPI同比上涨2.5%,这是CPI连续两个月涨幅收窄,且收窄的幅度扩大。从八大类物价看,食品价格涨幅依然居首,影响CPI同比上涨约1.33个百分点,为拉动CPI上涨的主力军。
2013年12月CPI同比涨幅较前一个月回落0.5个百分点,菜价的回稳可谓功不可没。对于CPI的低调“收官”,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特别强调,前两年的12月鲜菜价格都会大幅增长,但2013年12月鲜菜价格环比罕见地出现了下降。“去年12月份全国平均温度较常年同期偏高,蔬菜生产和运输量稳定增加;此外,大白菜、西红柿、芹菜等部分蔬菜品种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市场供应充足,价格下降。”余秋梅指出。
2013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7.5%左右,而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3年自3月开始,全国CPI同比涨幅总体平稳,全年涨幅为2.6%,连续两年处于“2”时代。这一涨幅与2012年全年持平,低于年初预定的调控目标。
□释疑
年初调控目标定高了吗?
中国社科院区域经济学家徐逢贤指出,政府年初设定的物价调控目标主要是综合国家流动资金量、市场的发展趋势等多个因素来确定的。
光大银行首席宏观分析师盛宏清告诉记者,2013年年初,主要发达国家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并不断加码,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不容忽视,且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农产品和服务类价格都存在上涨压力,所以当时政府工作报告把物价调控目标定在3.5%左右是实事求是的。
>>分析
2013年CPI总体温和
“无论是和经济增速相比,还是从历史上看,以及与国际对比,2.6%都是比较温和的。”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研究室主任牛犁指出。
业界普遍认为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超过7.5%。这个速度虽然比过去30多年的平均水平下了一个台阶,但仍然不低。相对于7.5%以上的经济增速,2.6%的物价涨幅较温和。
从历史上看,2013年的CPI涨幅居中。从国际上看,我国CPI涨幅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中较低。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数据,2013年10月在我国CPI同比上涨3.2%的同时,印度上涨11.1%,俄罗斯上涨6.3%,巴西上涨5.8%。
当然也必须看到,一些月份的一些生活必需品价格出现了较快上涨。如2013年9月,受北方涝灾、南方高温以及台风等天气异常因素影响,鲜菜价格同比涨幅达到了18.9%,带动此前“2”字头的CPI破“3”。
“CPI描述的是物价总水平,一些基本必需品价格的变动可能对总水平没有那么大的影响,但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非常大。所以既要看到CPI总体温和,也要看到部分食品价格涨幅较为突出。”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说。
>>预测
2014年物价温和可控
2014年物价将何去何从?在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看来,当前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系列推动物价上升的压力。一是预计经济增速维持回升态势,需求扩张对物价产生上拉作用;二是水电气等资源品的阶梯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将进一步推进,短期内对居民生活价格有小幅上升影响;三是劳动力成本继续上升,通过成本端加价传导至最终消费价格、或直接推高服务价格;四是房地产价格上涨预期仍存,租房、装修等居住类价格有一定上升压力。但连平认为,上述压力是可控的。
从CPI分项来看,2014年影响CPI变动的主要因素是食品价格及翘尾因素。2013年,我国粮食实现“十连增”,粮价企稳有助于其他农产品价格企稳。另外,目前生猪存栏量仍处于高位,如果不发生大的疫情,未来生猪供应充足,生猪价格拐点还将后移;生猪价格波动主要受季节性需求的影响。交通银行高级宏观经济分析师唐建伟预计,2014年CPI将温和上涨,涨幅在3%左右。
多个市场机构分析认为,2014年物价水平较2013年可能略高,但仍然处在温和可控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