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的首批企业集中挂牌正在进入最后冲刺期。
此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下称“股转公司”)《企业集中挂牌工作计划安排》,1月24日已被确定为集中挂牌日,距业界此前预计时间至少提前半个月。
而在2013年12月31日和1月2日提交材料的271家企业中,大部分将获得首发“船票”。本月内,新三板将一举扩容73%。
最新消息显示,各家券商和企业人士近日的工作是集中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进行最后的登记工作,本月14日之前,集中挂牌的各项准备工作将基本完成。
紧张冲刺
多个新三板拟挂牌企业向记者确认,股转公司已经口头通知这些企业将于24日集体挂牌。
据记者了解,直到2013年11月25日第二次申报电子稿之前,很多企业仍然没有完成相应准备,而在股转公司后来提交纸质材料的压力之下,连续通宵改稿更是家常便饭,这也是近几个月荣大快印再次门庭若市的重要原因。
“企业着急赶上第一班车,毕竟首批挂牌听起来比较响亮,以后挂牌成了常态就没意思了。而对我们来讲,政府补贴是按照挂牌与否作为时间节点的,我们和企业达成的默契也是补贴下来才会付清券商费用,所以必须争分夺秒。”前述券商人士表示。
“事实上,下手比较早的企业,材料早在去年9月份就已经准备完毕了。”该人士表示,“毕竟当时有消息称国庆节之后就会大扩容。”
而对于这些企业来讲,材料准备是从去年3月份左右开始的。在这一过程中,对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和材料申报是重中之重。而对于这一问题,相对紧迫的时间和千差万别的企业经营状况,使主办券商的选择不尽相同。
“不少券商新三板人员捉襟见肘,特别是在越来越清晰的扩容消息影响下,年中以后,很多券商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行业内的人员流动骤然加快。”该人士表示,“比如西部证券的不少熟手就跳槽到其他券商,成为骨干力量,南京证券的整个新三板部门都被挖到了华泰长城证券。”
尽管已经完成预审材料,各家券商和企业人士近日的工作是集中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进行最后的登记工作,本月14日之前,集中挂牌的各项准备工作将基本完成。
新三板吸引力初现
尽管离挂牌日还有一段时间,但新三板带来的改变已经发生。
“我们从2011年底头一次听说新三板,2012年做了股改,2013年年中开始和券商实质推动挂牌进程,企业在这两年时间里面貌焕然一新。”兰州海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焦旭丽向记者表示。
据悉,兰州海红是一家通信工程设备企业,其智能通信配电设备产品在西部地区的三大运营商招投标中长期位居榜首,亦是甘肃省最早一家进军新三板的企业。
“没想到新三板市场对企业的各方面要求,成了企业良性发展的契机。按照这些要求,我们在两年之内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内控系统建设、信息化系统建设,很多抱残守缺的声音都在挂牌新三板这个目标下被消解。”焦旭丽表示。
“在推进这些制度建设的过程中,我曾经遭遇到不少阻力,甚至在会议室里红过脸、流过泪。但在这些制度都完成以后,企业整体的竞争力得到了立竿见影的提高。”焦旭丽表示“去年营业额6000多万,今年已经在1亿元左右。”
而在挂牌新三板的过程中,兰州海红还得到了不少意外收获。
“最明显的变化是地方政府知道了有这么一家企业试图到新三板‘上市’,我们很快从默默无闻的角色成为了地方上各种会议的座上宾,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焦旭丽坦言,“而银行此前对我们发放贷款也曾要求十分苛刻的固定资产抵押条件,现在已经大为改观,企业的资金链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后来,很多企业都跑来咨询。”
对于部分企业而言,它们还需要进一步认识新三板的定位。
“我们去和很多企业家聊,他们做企业的最终目标似乎就是上市,上创业板或者主板,但是你去翻看企业的财报,离上市还远着呢。”北京某券商场外市场部人士表示,“可是对于新三板这个切入资本市场的捷径,他们反倒会觉得得不偿失。”
“把各方面制度都落实,可能要多交上百万的税,‘上市’又圈不到钱,何必呢?”该人士笑称,“这个时候就看出来企业家对资本市场的认识了,他没有把市场作为企业做强做大的工具,而是把它当成投机的工具,最可怕的是这种错误认识影响到整个企业。”(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