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三农”金融是县域农行发展基点

2013年12月30日 14:59    来源: 中国经济网——《农村金融时报》    

  苏州市农村金融学会

  随着农业现代化、全球一体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及国家对“三农”政策调控力度的加大,“三农”市场和客户已发生持续而快速的变化,县域农行要清醒认识县域农行服务“三农”既是农行响应国家建设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又是农村赖以生存发展的前提。同时又要充分认识广阔的县域金融市场既是农业银行提高经营效益的主要来源,又是加快有效发展的基点。

  有的放矢地加大市场拓展

  深入市场开展调研,及时细分落实高价值客户的营销拓展工作,全面实施名单管理,加强客户信息沟通,随时了解和把握客户的需求变化和同业竞争态势,持续增强基层网点上下、左右联动拓展力度,多触角、全方位地为高价值客户提供方便周到的“一揽子”和延伸超值服务,进一步提高高价值客户对农行服务的向心力和归属感。

  中间业务具有成本低、风险小、收益高的显著特点,它不仅可以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而且还能起到服务客户、稳定客户、促进农行资产负债业务协调发展的良好效果。因此,县域农行要将拓展中间业务作为提升“三农”服务水平和绩效的重要方面,多渠道、全方位地为农户、个体私营企业及经济联合体提供资产管理、负债管理、风险管理、投资组合设计、家庭理财和评估等多种咨询服务,及时掌握农村金融市场需求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发新型金融产品,为农村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最大限度地争取客户、开拓业务,也为县域农行开辟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随着县域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县域农行要加快基层网点组合、改造的同时,切实做好基金、代理保险、外汇、理财、现金管理、电子银行、投资银行等一批城区成熟产品的推广工作,并要借助ATM、POS、支付通等现代电子银行新渠道,有效扩大“三农”服务的覆盖面,加强与当地农商行、邮储银行等农村金融同业的合作,切实做到取长补短、互利共赢。

  推进风险管理创新

  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走市场化开拓、效益化优先的路子,积极稳妥地进入新农村建设的金融领域,各农行县域支行的管理部门,要进一步从体制、机制、政策、制度层面引导基层网点根据区域经济特征及其资源优势,制定和落实切实可行的支持方案,做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准确把握信贷投向投量。

  在服务“三农”的信贷业务和管理中,要充分发挥客户经理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客户经理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使防范信贷资产风险成为自觉行动。同时要加强对客户经理的业务素质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建立严格的贷款“三查”制度,落实信贷责任追究制,形成严密的监督和约束机制。进一步加强授信管理,规范授信程序,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客户的偿债能力、市场发展前景、非财务因素,合理确定授信额度,并切实落实好贷后检查制度,按照贷款检查间隔时间及检查要求,查漏补缺,防范风险。健全审贷分离制约机制,做到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协调发展,实行民主科学的授信决策,做到有章可循,规范运作。完善担保方式,尽量选用“公司+农户”、“专业市场+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由其上下游产业链条上实力相对较强的经济组织为农户贷款提供担保,以“抱团”的形式降低“单干”的风险。加强信贷风险预警预报,建立健全信贷准入和退出机制,坚持动态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努力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

  提高“三农”服务水平

  以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作为做好“三农”服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的配合,积极推进农村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逐步实现银行、公安、税务等单位信息联网,促进征信信息共享,防范信贷风险。加强与乡镇政府、村“两委”的合作,持续深入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创建活动,利用村“两委”熟悉当地农户情况和有利于贷款清收的特点,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覆盖范围,提高小额贷款集中化管理能力。各基层网点要结合农村小企业经营特点,完善小企业贷款风险定价、财务核算、贷款审批、激励约束、人员培训、违约信息通报等六项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在强化风险识别和规避措施的基础上,适当放宽小企业信用贷款准入条件,有效加大小企业信用贷款发放力度。

  强大的人才队伍是做好“三农”服务的有力保障。各县域农行应加强对现有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增强其现代金融意识和业务素质,并要创新用人机制,吸引、开发和留住人才,配备一些知识化、年轻化、多技能、懂业务、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对客户经理的任用要注意招聘当地有一定学历、工作经历和对地方经济发展有深刻了解的人员充实到农行基层网点,以进一步增强“三农”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在加强对现有人员专项培训的基础上,选拔一批优秀人才到专业机构和院校学习深造,把一些善经营、懂管理、具有开拓精神的人员推向领导岗位;对紧缺人才实行收入倾斜,如可对其实行年终一次嘉奖或提高岗位系数等,以稳定现有队伍,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加盟“三农”服务事业。

  执笔:陈刚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