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年终盘点交易风波不能“随风而去”

2013年12月30日 07:30    来源: 国际金融报     一帆

  时近岁末,当各媒体把光大乌龙指事件列入年终盘点时,恐怕谁也想不到又发生一起乌龙事件——本该退出交易的基金普惠“复活”了。再联想到12月22日上交所通过官微对银行股异动作出说明,真为交易所的“忙”大声感慨。

  12月23日临近16时,深交所发布公告称,该所发现基金普惠异常交易后,于当日10点55分对其实施停牌。大家知道,全天交易不过四小时,早盘不过120分钟,已经交易85分钟,距离早盘结束仅剩下35分钟才发现问题,是否意味着相关技术工作环节的疏忽?

  深交所公告还称“由于本所与相关基金管理公司业务衔接问题”,这一理由是否文过饰非?基金普惠是老资格的封闭式基金,由于封闭期即将届满,根据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决议,其将终止上市并转型为开放式基金。而且,到明年,将有大批这类老资格封基到期,这一“业务衔接问题”暴露的是技术短板,还是人员专业素质短板,抑或是责任心短板?

  说到这儿,不免让人联想起上交所官微对12月20日尾盘银行股诡异暴跌三分钟的解释:因境外指数机构以沪深市场为取样范围所编制的指数成份股和权重分布调整,12月20日个别QFII跟踪指数进行调仓,导致建设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和伊利股份等相关股票尾盘异动。这80来个字的说法仍然让人看得云里雾里,即使涉及哪些家QFII不便透露,是否还应作出更详细的机理说明,境外指数机构指数成份股和权重分布调整究竟如何通过QFII影响A股?

  多大的力量能够在短短三分钟内造成权重股大跌?对市场的影响难道是这80个字就能平复吗?这些境外指数机构的指数分布调整周期是怎样的?经历这一次,投资者应该有权知道更详细的信息,并建立防御心理,而交易所也应该有责任让投资者了解自己所处的交易环境吧。

  让我们一起期待“上交所将对涉及本所市场的相关股票交易情况进行进一步核查”的后续公告吧。

  不过,这一次比较让人踏实的是,深交所在公告里除明确“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相关规定,本所认定基金普惠今日交易无效”外,还表示“将和相关基金管理公司积极联系上述投资者,做好后续处理工作,并承担相应责任”。虽然,这笔乌龙交易涉及120笔,144.70万元,买卖双方对冲,交易所的损失也就限定在交易费上。不过,笔者还是深信,深交所对这一问题勇于承担责任,没有拖泥带水留下尾巴,还是应该肯定的。

  笔者要强调的是,信息技术越来越精细化了,其终极目标当然是满足投资者更高层次的、多样化的需求;交易所作为交易平台,除了技术升级之外,市场监管和平台管控的能力也必须不断随之提升。


(责任编辑: 蒋诗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