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祝宝良:2014年我国GDP增速在7.5%左右

2013年12月30日 07:12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会加大经济下行的压力,而释放改革红利、基础设施投资和库存回补因素将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增长。

  十八大后,我国不再追求高经济增长,而是更加重视结构调整和增长质量,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3年,政府按照“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思路,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系列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措施。这些稳中有为的配套政策措施,稳定了市场预期,增强了市场信心,保证了经济平稳运行。

  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分别增长7.7%,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9.7%,工业企业效益出现恢复性增长,前11个月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2%左右。预计全年GDP将增长7.7%,CPI将上涨2.7%,均可完成全年预期调控目标。前11个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42万人,超额完成全年900万人的就业目标。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方面呈现出新变化,服务业生产总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电子商务、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发展迅猛,成为结构调整的亮点与重点。

  经济社会发展平稳开局。在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同时,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仍存在许多矛盾和挑战,稳中有忧,稳中有险。首先,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尽管美欧等发达国家经济好转,但新兴经济体增长动能疲弱,美国等国家的货币政策和世界贸易投资格局变化方向存在不确定性。其次,企业实际融资、用工、土地、环保、物流等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投资经营压力加大。三是国内制造业产能过剩呈现行业面广、绝对过剩程度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企业负债率提高,利润增速减慢。四是财政金融风险增加,财政收支矛盾日渐显现,政府融资平台负债增长较快,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高。五是房地产市场分化,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继续累积,而部分三、四线城市出现了过剩局面,房价出现连续下跌。

  2014年,既要着力化解一些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缓解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猛、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等问题,又要保持经济适度增长,防止结构性失业。因此,做好2014年经济工作,必须按照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

  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分析和2014年我国经济政策导向来看,2014年我国经济增速有望保持基本稳定。

  从经济增长速度看,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会加大经济下行的压力,而释放改革红利、基础设施投资和库存回补因素将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制造业产能过剩会降低企业投资意愿,开工面积连续两年增速较慢和部分地区销量迟滞会影响房地产投资,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和领域扩大有利于服务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会保持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会略低于2013年。

  2014年消费需求基本稳定。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有所放缓,将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而信息消费、社区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会显示较大潜力,严格公务消费对抑制餐饮等消费的滞后影响基本消失。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增强,欧元区经济出现改善迹象,日本经济在强力政策刺激下步入复苏轨道,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压力减小,我国对发达国家出口将有所好转。由于新兴经济体增速下滑,贸易保护主义依然严重,出口难有大的改变,国内需求减弱使进口增速难以加快,预计2014年进出口将增长9%左右,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增强。2014年我国GDP将增长7.5%左右,工业增加值实际增长9.5%,继续处于中高速增长态势。

  物价呈温和回升态势。从工业消费品价格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基本稳定,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大。我国工业产能较大,供大于求的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工业品价格会基本稳定。从服务业看,人口结构变化带来低端劳动者工资上涨推动部分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价格上升。从食品看,今年粮食再次增产,粮价基本稳定,但肉类、蔬菜价格面临一定的上涨压力。从资源产品看,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2014年是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时机较好的时间窗口,调整资源产品价格会推高物价。此外,2013年物价上涨对2014年翘尾影响为1.4个百分点左右,高于2013年0.3个百分点。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将上涨3.2%左右,工业生产者价格将下降0.5%,房价同比小幅上涨。

  从就业看,我国就业容量较大的服务业发展加快,相对较低的经济增速可以创造较多的就业岗位,我国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增强,目前每1个百分点GDP增长吸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约160万人,比2005年前后约80万人和2010年前后约100万人提高较多。预计2014年新增就业人数可超过1000万人,登记失业率在4.1%左右,总体就业压力不大,但仍存在大学生和过剩行业企业下岗等结构性失业。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