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2013银行理财:互联网金融抢生意收益率"前低后高"

2013年12月27日 07:42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记者 张莫 邓中豪 北京 

  银行理财市场快速发展的势头在2013年并未停止。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21日,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数量较2012年已大增44%。不过,2013年对于银行理财而言也是近几年来面临冲击最多的一年———不仅有趋严的内部监管压力,更有互联网金融这一新生力量来争抢“地盘”。在这一背景下,银行理财正在逐步脱去“揽储工具”的帽子,转向真正的代客理财。

  市场扩容仍在继续

  据银率网提供给《经济参考报》记者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23日,148家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42350款,相对于2012年商业银行共发行29406款理财产品,发行量增长约44%。

  细分数据显示,在这42350款产品中,人民币理财产品合计40775款;外币理财产品合计1575款。若分期限类型来看,1至3个月期限理财产品占比最高,达55%;其次为3至6个月期限理财产品,占比为25%。

  银行理财产品的“爆发”与我国社会财富的持续积累密不可分。央行数据显示,2013年1月,我国居民储蓄已突破40万亿元大关,至2013年8月,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已连续3个月突破43万亿元。在此背景下,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2月初,我国银行理财资金余额突破10万亿元,与2012年底我国银行理财资金约7 .1万亿元相比,不到1年的时间即增长约3万亿元。

  全年未现负收益产品

  从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来看,今年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明显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记者查阅相关数据发现,2013年年初,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延续了2012年的趋势,收益率处于较低水平,而在经历今年6月的“钱荒”过后,收益率则高歌猛进。数据显示,从年中开始,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连续5个月走高,继10月份创下全年高点4.9%后,11月再次刷新纪录,达到5.07%。

  银率网理财分析师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6月末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后,银行间市场的资金紧张情况一直难以缓解,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也随着利率中枢的上移而不断攀高。临近年末,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更超6月末“钱荒”期间的平均水平,12月15日至21日的一周,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达5.73%,较6月最后一周的5.28%高近0.45个百分点。

  若从到期产品的收益率方面考量,银率网数据显示,2013年1月1日至12月23日期间,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共计39185款,其中披露到期信息的理财产品占比为72%。在披露到期信息的理财产品中,165款理财产品未达最高预期收益率,其中146款为结构性理财产品。

  在2013年披露到期信息的理财产品中,未现负收益产品,只有6款产品实际收益率为零。与之相比,2012年共有13款产品零负收益。

  开放式理财产品将成未来主力军

  在我国存款利率偏低的情况下,银行理财已成为我国居民投资理财的重要渠道。从今年6月以来,互联网金融迅速兴起,阿里巴巴、百度、腾讯、新浪等互联网巨头纷纷跨界进入金融行业,以余额宝、百度理财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受到投资者追捧。

  “临近年底,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持续飙升,甚至打出10%的收益。互联网理财产品目前主要以风险低的货币基金为主,但近期淘宝、百度都开始尝试产品创新,试图对接短期理财债券基金等其他风险较低的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银率网理财分析师说。

  中央财经大学民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壮表示,随着居民财富的积累和理财意识的增强,包括证券、基金、信托、互联网金融在内的理财市场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理财渠道多元化,资金向银行体系外流的趋势进一步增强,银行理财业务的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大。

  而在这些压力之下,银行在发行理财产品方面也有所转型。上述银率网理财分析师表示,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发展,银行理财产品将逐步摆脱“揽储工具”的帽子,转向真正的代客理财工具。目前很多银行也已积极调整旗下理财产品线,增加开放式理财产品的数量及类型,这将是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主力。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