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银行理财迈入“黄金周” 高收益背后有猫腻

2013年12月25日 08:31    来源: 金陵晚报    

  “这几天去银行办业务,发现新推的理财产品收益不断在往上走,后悔自己出手早了。”昨天有市民向记者如此感叹。在年末理财收益纷纷推高的当口,许多投资者都似乎患上了“选择恐惧症”,唯恐一出手就错过更高的收益。而名目繁多、收益诱人的理财产品对市民来说既是福音,也是挑战。

  年末收益天天涨

  市民杨先生昨日去某银行处理账户,发现银行大厅里已经挂出6.1%收益率的短期保本理财产品广告来招徕客户了。当时他很激动,马上打电话让家人赶紧转账办理。可是账还没转,他的一位在银行的朋友在朋友圈亮出一张理财产品细则,杨先生一看,短期非保本理财产品收益率是6.5%,他立刻打电话“制止”了家人。等他上网详细查询了一遍后发现,某股份制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已经飙到6.8%,甚至有的小银行推出118天预期收益率7%的叫价。

  昨日,记者在一家股份制银行营业大厅遇上了热衷银行理财产品的赵师傅。赵师傅说,自己在中行、光大、浦发等多家银行看到,现在的短期理财产品不少收益率过了6%。

  资管产品破“7”

  记者走访南京多家银行了解到,无论国有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本周最新在售的预计收益率达6%的理财产品比比皆是,有少数资产管理类产品收益率甚至突破7%。

  与去年相比,同期限产品收益攀升快。比如民生银行正在发售的非凡资产管理增利系列中,“宝腾”系列起点金额100万,6个月期限,预期收益率达6.8%。而去年,资金起点要求100万元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难超过6.5%。

  此外,购买起点金额差得多,但收益差异已减少。比如,平安银行一款尊贵组合A资产管理类产品,认购起点100万元,预计年化收益率在7.0%。而另一款灵活添利现金管理类49天产品,认购起点5万,年化收益率也有6.8%。招商银行一款名为“金葵花”-人民币日日金理财计划的产品,收益率由2.2%提至4.5%。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理财产品年末冲刺中,国有大行也推出高收益产品。比如建行在售的理财产品中,一款5万起点182天的“利得盈”系列收益为6%。

  收益大冲刺还有一周

  记者走访部分支行网点了解到,这些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受到了大批客户追捧。渤海银行南京分行个金部张经理表示,他们20万起,收益率为6.5%的理财产品销售最为火爆。

  宁波银行卞经理表示,这样的情况一直会持续到月末,但跨不跨年就不确定了,“到了月末,收益上涨到7%以上还是有空间的,大家也可以再等几天。”

  谨防“高收益”背后的猫腻

  猫腻一:非标产品有兑付风险

  收益率高的产品一般都是银行的非标产品,银行通过信托将非标项目资产证券化,将风险转移给证券公司或者信托。而理财产品通过滚动发行的模式,从项目开始到做完项目,要进行不同阶段的融资,往往是用第二阶段融到的钱去偿还第一阶段的借款,一直到项目结束,所以风险都发生在项目是否能最后完成阶段。

  一银行业资深研究员介绍,由于近期银行成本一直上行,对资金收益的要求比较高,会通过信托把资金放给平台或者房地产等非标资产。

  该研究员称,目前银行信托都是刚性兑付,不过这种刚性兑付是早晚要结束的,只是具体的时间点现在还不太好说。

  猫腻二:预期收益不是实际收益

  7字头收益的产品目前也已开始出现。但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银行给出的是预期年化收益率,并不等于实际收益。另外,银行理财产品也要分类型,有的是保本浮动收益型,有的是非保本浮动收益型,在购买时一定要认真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投资者,最好选择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

  猫腻三:起息晚吞掉“高收益”

  12月31日这一时点的资金量总是被所有银行看重,为了能使12月31日这一天的账面存款资金多些,银行纷纷拉高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然而,部分产品投资募集截止日与起息日之间空档期较大,投资资金基本上是按照活期或者通知存款计算。因此,投资者要尤其注意当中收益条款的时间陷阱。

  由于客户自购买理财产品之日起,资金就会被锁定,所以一旦产品销售日与计息日的空档期被拉长,本来就一个多月的理财期限,看似较高的收益,其实也被摊薄了。

  此外,在选择跨年理财产品时,要关注所购买的理财产品什么时候开始计息,选择尽早开始计息的产品。而且也要关注产品的到期日,如果当时正好赶上春节,就很难找到对接的理财产品,这部分资金还是会闲置,整体计算下来并不划算。大智慧、重庆晚报、成都晚报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