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飙涨,目前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6%已属常见,一些中小银行开出的预期收益率最高已突破7%,直逼“6·20钱荒”时的水平。
收益飙升
上演“抢钱大战”
“年底资金价格还要涨,会有预期收益率更高的理财产品出现。”某股份制银行零售银行部人士告诉记者。而收益率这样高的银行理财产品,即便在“6·20钱荒”的时候也不多见。
短期资金更受银行青睐。从11月至12月中下旬的情况看,1—3个月(含)期限类型产品的收益率上涨最为明显。因为12月中旬成立的理财产品,期限超过47天便可使资金在自家银行账上成功跨过元旦、春节。而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一般两天后才能到账,这就能够保证理财资金在第一个工作日也仍在银行账上。
不过,银行理财资管试点的产品表现未尽如人意,无论是从流动性还是收益率来看,普通购买者对于资管产品的认可度都不及普通理财产品。银行人士介绍,一般客户习惯预期收益率型理财产品,而对于净值型产品的接受还需要时间。
互联网金融分流储蓄存款
“最近被理财产品销售指标压得透不过气来。”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某支行行长向记者抱怨,到年底,不仅存款指标要完成,理财产品每个月也有销售指标。这还不算,总行要求每个月的理财产品销售中要有50%是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出去的。
从今年10月份开始,各大电商推出的现金理财产品就开始高收益率的“比拼”。百度推出收益率8%的“百度百发”,此后新浪也传出联合多家基金公司推出预期收益率高达10%的产品;东方财富旗下的天天基金网跟进推出约定年化收益率10%-11%的产品;中国平安保险官方网站推出预期最高年收益率7%的370天投资产品,门槛1000元人民币,该产品更像是信托计划与银行理财产品的组合投资产品,并不具备保险性质。
“可以这样理解,市场大致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参与的银行间市场,其二是普通投资机构、投资者都能参与的市场。此前,由于垄断经营、利率管制等原因,银行等机构参与的银行间市场风险小、收益高。现在利率市场化让这两个市场的收益趋于一致。”某投资公司负责人说,互联网金融威胁会越来越大,如P2P的合法性正在得到监管部门认可,这会进一步分流银行的储蓄存款。
在投资公司负责人看来,银行和电商等拼抢资金可能正是某种悲观事件的开端。他认为,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利润率在10%以上的企业、能够承受10%以上资金成本的企业凤毛麟角。
理财产品资金投向难明
在目前债市持续低迷,经济环境并未显著改善的条件下,银行理财巨额资金投向何处,从而获得如此高的稳定收益呢?
银行业内人士透露,理财资金很大一部分投向高收益的房地产信托以及地方融资平台类信托等非标资产。实际上,银行理财产品是非标资产最初的“藏身之处”,以后逐渐增加同业资产等。由于对利率不敏感,即使近期资金利率大幅上升,也未能抑制有地方担保的城投平台等非标体系对融资的旺盛需求。
有业内人士透露,银行在今年“6·20钱荒”时推出的高收益理财产品,一些到期时已经发生亏损,但银行并没有对外披露,而是通过内部理财组合的关联交易转移收益,弥补到期银行理财产品的亏损。目前大多数银行都宣称对理财产品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因此每个理财产品都能单独核算到期收益。但银行通过内部交易,实际上使单独核算形同虚设,如银行可以在理财产品之间进行投资品(项目或债券)的高买低卖或低买高卖倒腾收益,效果非常显著,每只理财产品都能瞬间达到预期收益,对于即将到期的收益甚至还是负的产品,可以通过几笔交易瞬间将收益调整到位。
在银行还在消化上一波“钱荒”所发售理财产品产生的亏损时,又要在低迷市场环境下发行收益率更高的产品。此前,银行理财收益稳健,业绩超过基金,主要是因为配置债券。不过今年,债市持续熊市,收益率不断上升,业内人士预计,2013年银行理财的收益会大幅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