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风电企业样本:金风科技“长跑”熬过寒冬

2013年12月25日 07:15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近年来,风电行业遭遇了“寒流”,在此期间,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愈演愈烈。与此同时,国内一些大型风电制造公司通过转型完成了产业布局,在今年中国风电行业开始转暖的背景下,复苏在望。龙头风电企业是通过哪些战略发展谋划度过行业寒冬,成为业内关注的话题。

  此外,2011~2012年间,风电场出现了严重的“并网难”和“弃风”的问题,引起了电网企业的重视。在此背景下,电网企业的态度成为焦点。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白建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该还是解决瓶颈性问题,即解决消纳市场范围受限等问题。

  在被称为“黄金五年”的2006年到2010年间,风电行业的发展速度让外界惊讶。但是,近年来,风电行业在经历了高利润、高速度的野蛮生长阶段后也进入寒冬期,洗牌随之而来。

  在此背景下,行业中的一些龙头企业对战略发展进行了调整,特别是金风科技这样的企业,通过逐步布局风电场开发运营及风电服务业务,在行业逆境中,市场占有率开始扩大,今年行业转暖后,公司业务进一步回升。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分析师任浩宁和一些业内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用“发展稳健”来形容金风科技。

  布局风电服务等业务

  在风电行业发展的黄金时代,金风科技开始了“第二次创业”。按照金风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武钢的说法,这一阶段,金风科技开始由 “风电设备整机制造商”向“风电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具备生产全球领先的整体风机的能力,还要具备风电前、中、后期的整体服务能力。”

  为此,金风科技专门成立了从事风电服务业务的子公司——北京天源科创风电技术有限公司,也是在这一阶段,金风科技在风电场开发运营及风电服务两大业务逐步展开布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风电上升期,越来越多的“淘金者”涌入风机制造业,这些“淘金者”在分享行业上升期带来的丰厚利润时,所遇到的问题也在逐步增加,其中最突出的便是风电设备价格的下滑。

  数据显示,2008年后,我国风机整机价格呈现出下降趋势,2008年为6500元/千瓦,2009年为5400元/千瓦,2010年下半年已跌落到3500元/千瓦以下。

  当时,已有业内专家预言,价格竞争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坚持下去,质量有保证的风机企业将胜出。此外,行业那另一家龙头企业——华锐风电曾是业内惊叹的传奇企业。2006年华锐风电创立,此后仅用两年时间便成为国内风电整机制造领域的冠军。2011年1月13日,华锐风电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每股发行价为90元,当时公司的市值飙升至千亿。2006至2010年的五年间,被称为我国风电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2009年前,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已经连续6年超过100%,这一数字在2010年达到历史最高值。

  逆境中市场占有率扩大

  2011年,政策以及市场的变化,让风光了5年的风电行业骤然减速。这一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首度出现负增长,风电制造行业骤然进入寒冬,“活下去”几乎成了所有风电企业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在此期间,金风科技和华锐风电都遭受了严重冲击。2011年,华锐风电营收只有104.36亿元,下降近一半,净利润仅为7.76亿元,同比下降72.84%。同期,金风科技的营收下降近三成,跌至128亿元,净利润仅为6.06亿元,同比下降73.5%。

  寒冬来临之后,华锐风电启动了向海外和海上风电进军的 “两海”战略,在公司财报中,“全力”进军海外市场被多次提及。在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华锐风电还加大了设立子公司的力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华锐风电几十家分布于各个风电基地及海外市场的子公司被设立。

  此外,从华锐风电这段时期的财务数据来看,公司海外市场的表现成为一个亮点。华锐风电2013年中报显示,公司海外市场营收增幅为108%。

  在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看来,金风科技、华锐风电的海外发展方式最能体现两家企业各自的战略特点。

  与华锐风电类似,金风科技亦在2011年开始了被称为“第三次创业”的国际化战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金风科技官方获悉的信息显示,金风国际化战略的目标之一便是利用五年时间,把公司打造成国际化的企业,这方面的收入要达到公司总收入的30%。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段时期,金风科技在第二创业阶段布局的风电开发运营业务及风电服务业务也开始发力,成为公司的利润支撑点。

  2012年末,风电制造商经营状况继续恶化。不过金风科技在行业逆境中,市场占有率开始扩大,据中国风能协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金风科技市场份额为19.5%,连续两年夺得行业第一。

  企业从拼价格转为比质量

  2013年,行业“回暖”的字眼出现在了业界龙头企业的财报中。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分析师任浩宁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金风科技之所以能够在风电寒冬之后率先突围,源自于公司发展策略一直比较稳健,包括在海内外市场布局、业务的多元化调整以及产品线扩展等方面,“战略方面没有出现过大的失误。”

  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对于金风科技的多元化和国际化战略作了重点点评,他表示,“金风科技是由风电场开发商进入整机制造领域的,对用户的需求有深刻认识,坚持产品质量第一为用户创造价值的理念,实践中多元化发展,不单纯搞制造,同时投资开发风电场、拓展运行维护业务。”

  “我们一直倡导风电是一个长跑项目,在风机长达20~25年的使用寿命里,我们强调为用户提供一个长期价值。因此我们特别强调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决不因为市场好而忽视安全和品质。”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习惯将风电行业的发展比作长跑,在他看来,“风电是一个只有40年历史的年轻行业,也是一个高风险行业,行业与企业的发展是项长跑运动,靠的是耐力与实力。”

  风电寒冬所带来的整个行业针对于价格战的反思,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中被业内专家多次提及。

  平安证券能源金融部执行总经理王海生曾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近两年风电行业的洗牌,一方面导致行业基本面的下滑,产业集中度相比之前提高,另一方面则是使行业也逐渐意识到,风电产品光便宜不行。“这就给整个市场起到了一个定调的作用,大家不再唯价格论了。”

  金风科技董秘办相关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目前行业的整合仍在持续,市场竞争依然激烈,但是目前的情况而言,投资商对价格与质量关系的认识更加理性,综合看待投资收益,不像前几年更多地关注价格本身。对于整机制造商而言,从拼价格转为比质量,同时更加注重成本控制和精益化管理。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