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养老机构收费高 超8成北京老人受不了

2013年12月24日 15:54    来源: 北京晚报     龙露 姚芳

  城镇老人承受额度3000元以下 农村老人1000元以下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去机构养老,83.1%的北京城镇老人月承受额在3000元以下,73.9%的农村老人月承受额在1000元以下。而目前城区养老机构月均收费超过3000元,远郊区县月均收费也在1800元以上,均超出了绝大多数老年人的承受能力。

  目前北京60岁及以上的老年常住人口已达286.8万人,占总人口的13.8%。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不仅是家庭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尽管当前城乡居民家庭小型化形态基本形成,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弱化,但大多数老年人更青睐居家养老。调查显示,88.1%的被访者倾向于“居家养老”。其中,93.5%的农村老人选择居家养老,高于城镇老人8.1个百分点。从年龄结构看,高龄老年人更青睐居家养老,80岁以上老人中,92.2%的被访者选择居家养老。

  与此同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呈现水平差异较明显、不均衡化的特点。其中,供给较充足的是组织文体活动、旅游、举办健康讲座3类服务;供给相对充足的是家政、餐饮、法律援助、紧急救助和老年人服务热线5类服务;供给较为紧张的服务包括上门护理、日间照料、送药上门、陪同就医、聊天、帮助日常购物。在列出的生活服务类、医疗保健类、精神文化类等14项与老人关系较为密切的社区服务项目中,对“餐饮服务”的需求最高,占41.0%;其次为“家政服务”,占37.7%;再次是“紧急救助”,占35.3%。

  针对目前北京养老机构的收费问题,43.5%的被访者认为收费偏高。数据显示,北京城镇老人经济来源主要靠退休金,家庭平均月收入为4729.8元;农村老人主要依靠养老金和子女赡养,60.8%的人家庭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1至2万元之间的占22.5%。城镇老人中,83.1%的人能够承受的养老机构收费额度为每月3000元以下,73.9%的农村老人可以承受的额度为1000元以下。而目前城区养老机构月均收费超过3000元,远郊区县月均收费也在1800元以上,均超出了绝大多数老年人的承受能力。

  相关数据

  7成老人希望孩子每周看望一次

  随着子女独立生活和外出工作,仅有老两口或一人独居的老人已超4成。在与子女分开住的城镇老人中,近9成的子女能够经常回家探望父母,其中,69%的子女能在1周之内看望老人一次,1至2周看望一次的占17.5%。老人的期望是,73.4%的老人希望子女每周看望一次,14.1%的希望1至2周一次。

  日常活动7成选做家务

  城乡老年人主要日常活动基本一致,选择前三位的是做家务(70.4%)、户外文体活动如散步、逛公园、唱歌跳舞(62.2%)、室内休闲娱乐活动如读书看报、看电视、听广播(51.5%)。其他选项城镇与农村老人有所不同,如城镇老人帮助子女照看孩子占26.4%、逛商场超市占17.1%、个人兴趣爱好占10.5%;农村老人干农活占32.8%、帮助子女照看孩子占19.5%。

  看病物价健康成老人三忧

  看病难看病贵、物价上涨、身体健康状况下降,是老年人养老最有顾虑的三件事情,选择比重分别为65.3%、50.8%和44.0%。

  从城乡分组看,农村老人对养老最有顾虑的三件事情的选择比重分别比城镇老人高21.8个、15.8个和28.8个百分点。此外,食品安全也成为老年人养老担忧的事,城镇老人对食品安全担忧的比重明显高于农村老人。J029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