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起,阔别已久的IPO即将重启,基金公司的“打新”产品也登上舞台,第三方销售机构不惜用“超12%”收益率作为产品宣传。
多位基金经理更是乐观看待,“按照以往经验,有些二级债基通过一两只新股的超额收益,就可以甩开同业几个百分点”。
但证监会11月底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则困扰了一些基金经理。
华南某家资产规模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固定收益投资总监就向记者表示,对待打新持谨慎态度。因为往后定价能力是决定能不能申购成功的重要原因,过高的报价往往被直接踢出局,而过低的报价也可能在发行价之下,不能获得配售资格。
此外,接下来将实行的主承销商自主配售制度同样值得关注,是否能拿到质地优良的新股,将成为获取“打新”收益的关键。券商是否会区别对待自己客户和非自己的客户,普通产品以及完全打新的产品是否也会被区别对待都是他们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