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国企业债务风险不大

2013年12月23日 07:31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这些年流入中国的“热钱”很多,这些热钱随着美联储政策的改变会流出中国,也会给中国市场上的价格,特别是那些居高不下的房地产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

  ■丁一凡

  美联储18日公开宣布了它退出量化宽松的步骤。从2014年1月起,美联储会把每月国债购买的规模由目前的450亿美元削减至400亿美元,抵押贷款证券由每月400亿美元削减至350亿美元。换句话说,目前美联储每月购买850亿美元债券的规模将削减100亿美元,至每月750亿美元。这当然是第一步,未来还会继续减少购买债务的规模,直至完全退出。美联储同时强调,即使在量化宽松完全退出后,还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低利率水平。

  美联储的声明虽然不起眼,但其后续的影响却不可低估。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采用了量化宽松政策来对付市场上突然出现的流动性短缺,制止了市场的恐慌,让美国股市避免了一场巨大的“金融危机”。由于美联储为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那些问题债券、“有毒资产”暂时被搁置,没有拖垮美国的市场。2011年以来,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复苏,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给市场不断注入新的货币开始起作用,市场上那些问题债券又有了买主。很快金融市场的交易量就超过了危机前的水平,价格也恢复甚至超过了危机前的水平。但这一切都建立在美联储不断往市场“注水”的前提下。2013年夏,随着市场对美联储退出QE的预期上升,新一轮流动性紧缺开始出现,美国金融市场上利率掉期等衍生产品反应最激烈,美国金融机构不得不从海外大幅撤回资金,结果造成一些新兴经济体汇率大幅下滑,几近引发金融危机。

  从2014年起,“狼真的来了”,退出QE引起的流动性短缺是否会引起新的紧张,金融市场是否会出现新的动荡呢?美国金融市场上那些原来没被“消化”掉的有毒资产是否会再度发酵,再度引发投资者的恐慌呢?全球的金融市场联系紧密,如果美国市场出现动荡,欧洲市场、新兴经济体的市场也会受到巨大影响。

  从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也经历了大起大伏。危机初期,全球发达经济体的中央银行都向市场大量注资。但由于金融自由化造成的衍生产品泛滥,而其中又不乏大量“有毒资产”,投资者很少有人敢问津金融市场。所以,流动性大量流向商品期货市场,推高了石油、金属矿产等大宗商品期货的价格。但危机第二阶段使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更加明显,需求疲软造成大宗商品期货的价格下滑。从2013年以来,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放缓,全球经济的需求进一步缩减,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下滑。

  如果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造成流动性紧张,对大宗商品期货的影响自然会很大。

  危机以来,美联储为首的发达经济体的中央银行都对市场注入了大量资金,全球流动性过剩。在这种背景下,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外部融资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许多非银行部门借入了更多资金;二是很多企业可以通过发债融资,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企业向银行贷款。

  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央行都在实行“零利率”,造成整体债券的利息极低。市场上的投资者往往不得不购买期限更长、风险更高的债券,借款者则受益于外币债券的低成本。许多投资者从境外借入廉价的美元到境内用本币投资,既赚了汇率,又赚了利息差。但在这一过程中,也产生了货币错配的风险。许多货币危机就是在外币汇率突然转向时发生的。如上世纪80年代的拉美危机和90年代的亚洲危机,概莫例外。

  随着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美元将会升值,美元债券价格将会下降,美元融资将会逆转。那些借廉价美元的企业须当心自己的债券贬值所带来的各种后果。中国尚未完全放开资本管制,企业在境外借款的能力要小一些,风险相对不那么大。但这些年流入中国的“热钱”很多,这些热钱随着美联储政策的改变会流出中国,也会给中国市场上的价格,特别是那些居高不下的房地产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