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快递验视制度执行大打折扣:包裹里是啥?天知道!

2013年12月22日 07:24    来源: 人民日报     

  快递验视制度 执行大打折扣

  包裹里是啥?天知道!(深阅读)

  近日发生的寄递有毒化学品泄漏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暴露出快递行业在物品验视环节的严重疏漏。虽然目前关于快递业的法律法规比较完善,详细规定了禁止邮寄的违禁物品种类和严格的验视制度,并有相应的处罚措施,但法律法规在执行中却大打折扣。

  “不可能都拆开,哪儿有时间看啊?”

  邹鉴威在昆明一家学校开了一家零售店,兼负责中通、申通、圆通和韵达等快递公司在校园内快递包裹的收发。在他看来,这次事件不过是公司倒霉而已,“每家公司多多少少都会碰到这种情况,只不过没有被发现而已。”

  在邹鉴威经手的快递单中,除手机、电脑会拆开看一下,其他基本不会拆看,即便拆开手机、电脑,也是因为“担心碰到坏的要赔偿”。邹鉴威说,他们碰到邮寄液体、打火机等可疑物品后,最多问一下,“不可能都拆开,哪儿有时间看啊?”

  邹鉴威告诉记者,尽管也知道国家的规定,但一些公司并没有相应要求,快递员也就乐得省事儿了。快递员老刘告诉记者,快递事件后,公司也说了一下,但他认为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困难。

  记者了解到,当前许多快递员收入都是按件计算,多劳多得,增加了验视和拆装环节后增加了收件的时间,而且检查顾客的物品也会导致多种不便。

  记者今年9月暗访网络贩枪非法活动时还发现,犯罪分子都是先将枪支拆卸开,再通过快递、物流渠道将枪械零件分批发给买家,然后通过视频指导买家进行组装。多名枪贩子告诉记者,快递、物流行业目前检查比较宽松,但整枪肯定会被检查出来,只要把枪支“化整为零”分批邮寄,就能轻松过关。

  快递业加盟模式导致管理松散、监管缺失

  2008年7月,我国专门规范快递市场的第一部行政立法性文件——《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公布并施行,办法明确了禁止寄递的物品种类,同时要求快递企业建立严格的收寄验视制度;对用户交寄的信件以外的快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当场验视内件,当面拆装。

  《北京市快递服务规范与安全管理办法(草案)》则要求,快递企业在收寄信件以外的快件未加盖收寄验视戳记的,可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用户拒绝验视的,不予收寄。

  记者采访得知,大部分快递公司都有扫描仪,但对于普通快递员来说,无法配备,只要有客户签字就会放行。

  “快递行业出事是迟早的事情。”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教授陈鹏飞表示,目前关于快递业的法律法规比较完善,无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快递市场管理办法》,还是《快递业安全防范细则》,都详细规定了禁止邮寄的违禁物品种类和严格的验视制度,并有相应的处罚措施,但法律法规在执行中却大打折扣。

  陈鹏飞说,目前快递行业竞争激烈,各公司都想多揽业务,在经济利益驱使下,不惜铤而走险。同时,一些消费者怕隐私泄露,不愿意接受邮寄快件验视。

  同时,监管乏力导致快递企业“有法不依”。“目前,多数违规的企业并没有受到相应惩罚。”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顺丰、EMS等少数实行直营模式的企业外,圆通、申通、韵达等多数快递公司实行的是加盟模式,管理松散、监管不到位,分公司和加盟网点一直是发生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重灾区”。

  重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廖成林表示,加盟模式固然有利于企业经营规模和范围的快速扩张,但加盟模式下的竞争是严重同质化的,基本以低价竞争为主,由此带来的必然是利润的减少和服务质量的下降。

  多名业内人士向记者证实,不少快递公司的加盟门槛已经低得不能再低,加盟网点只需要一张办公桌、几部电话和几名员工,再支付极少的费用就能开门营业。“在这种情况下,快递企业对其网点和分公司很难做到严格监管和培训。”

  专家建议参照安检设备完善收寄验视制度

  “事实证明,加盟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快递行业的发展。”廖成林说,加盟模式使得不少快递企业陷入了“利润越低、服务越差、违法行为越多”的恶性循环,从进入全球500强的快递企业来看,没有一家实行加盟模式的企业。

  廖成林建议,应将“大跃进”式的加盟模式改为直营模式,行业管理部门应给予政策、资金方面的扶持。在转向直营模式的过程中,企业应一切从自身实力出发,精耕细作,保证服务质量和利润水平。

  对于目前的收寄验视制度,陈鹏飞表示,为了打消消费者担心泄露隐私的顾虑,可参考车站的安检设备,督促快递企业建立一套完善的安检系统,做到既不侵犯客户隐私权,又不让违禁物品漏网。  

  廖成林也认为,不排除人为故意地利用快递的漏洞危害社会安全的因素,但也有部分群众不了解什么可以邮寄,什么属于违禁品,应对快递业管理规定进行宣传,提高社会的知晓度,减少因不知晓而误投的情况。新华社记者 赵宇飞 韩 振 白靖利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