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农行永嘉支行扶持地方实体经济发展小记

2013年12月19日 08:1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借着温州金融改革加快推进的契机,农行永嘉支行不断强化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提升“软硬件”双料实力,丰富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内涵与形式。

  (一)积极引入县外资金,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信托融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2013年,受市场流动资金规模紧张及担保链风险起伏不定的交织影响,温州银行业的授信环境并不理想,部分企业陷入了融资渠道缩窄、融资成本上升、资金链偏紧的困境。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永嘉农行主动创新、大胆尝试,利用信托融资业务成本低、速度快、安全性高的特点,找准助力企业脱离融资困境的突破口。

  据了解,该行分别为报喜鸟、奥康两家上市公司办理了两笔规模合计1.5亿元的信托融资业务,引入县外资金助力上市企业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降低成本。

  “中期票据”助力企业融资转型。2013年中旬,永嘉农行启动奥康鞋业中期票据融资项目,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也预示着该行支持公司多元化融资的步伐越走越稳。据悉,该行预计未来3年为奥康鞋业发行票据金额14亿元。

  (二)“支农支小”两手并抓,促进小微健康发展

  加大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对产品及服务有市场需求、经营管理规范而暂时有资金周转困难的小微企业,该行主动追加信贷支持力度,不抽贷、不压贷、不惜贷,主要用于解决我县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今年以来,该行新进入小微企业10户,用信余额8250万元,占全行贷款总增量的95.12%,有力地支持了小微企业的发展。

  加大“三农”信贷扶持力度。永嘉农行不断深化“以惠农卡为载体,以农户小额贷款为驱动”的农户金融服务模式,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支付、结算、信贷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代理等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截止11月末,该行农户贷款余额为1.41亿元,比年初增加3128万元,农户贷款增量占全行个人贷款总增量的36.07%,体现了金融支农的社会责任。

  (三)深入开展便民服务,推动场外服务延伸

  “场外金融”助企招开工。2013年以来,永嘉农行大力实施“走出去”服务活动,共累计开展33次场外金融服务,成功为40余家企业及单位员工现场业务办理,累计发放贷记卡、借记卡及市民卡4000余张,实际代发工资人数达1900余人,在方便企业管理的同时,也为企业节省了一笔财务成本,受到了当地企业家的热烈追捧。

  “便农支付”惠农通:2012年底起,农行永嘉支行掀起了永嘉县域“惠农通”工程的推广,开启农村金融便农支付的新局面,促进了金融民生的发展。

  据了解,“惠农通”是农行服务三农的特有创新品牌,它是以惠农卡为载体,以智付通为支撑,以POS机、自助终端等为补充,通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渠道类产品延伸农村电子金融服务的产品。农村居民可以通过惠农通,足不出村就能实现小额取现、缴纳水电费,还可以借助惠农卡缴存新农保、新农合等社会保险保费。目前该行新增安装“惠农通”88台。

  “手机支付”短信汇款:在报喜鸟集团及多个阵地开展主题为“短信汇款浓情·手机支付便民”的大型宣传活动,并现场为该集团员工办理短信汇款业务,活动反响热烈。

  据悉,使用“短信亲情汇款”业务,可以为外来务工者、父母在异地需要支付赡养费、子女在外上学需要定期支付生活费的客户提供方便。

  (四)全力支持实体振兴,优先帮扶中小企业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服务实体经济的永恒主题,同样也是农行永嘉支行立足实际、回报社会的宗旨之一。在抵挡经济下行“寒冬”、深化金融改革的过程中,农行永嘉支行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差异化审批构筑“生命线”: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审批”模式,实行评级、授信、用信同步办理,实现一次调查、一次审查、一次审批。同时推广实施审查、审批、抵押登记、贷后管理、放款、档案管理集中的“六集中快捷服务模式”,规范信贷操作,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同时提高了信贷决策的效率,为中小企业及时使用信贷资金提供了业务支持。

  提升电子渠道服务企业转型的能力。在已完成自助设备管理及监控系统、IC卡现金类自助设备受理环境改造、自助服务终端系统、智能支付终端系统等自助银行“四大工程”推广工作的基础上,该行利用先进的自助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短信银行等电子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广覆盖的金融服务;同时大力推广现金管理系统等先进管理平台,为企业迅速走上电子化、快捷化管理道路提供支持。

  创新信贷政策深化金融改革。针对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抵押物不充足等现状,主动降低中小企业的准入门槛,放宽贸易融资准入,降低部分企业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业务的保证金比例;推广小企业贷款快速通道,扩大免授信的“简式快速贷款”适用范围,并简化手续,提高贷款办理效率;加大利率优惠力度,主动让利企业。 (王锡洪)


(责任编辑: 毛宇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