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成都市民政局已经专门批复准予成都农村电子商务协会筹备成立了”,在谈到这个由来自都江堰、温江、崇州、金堂等地20多家从事农村电子商务研究的机构,以及想要“触网”的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力筹备的新协会时,成都市创业农业协会会长章继刚仍然难以“淡定”。
成都农村电子商务迎机遇
如果说2012年是生鲜电商“触网”的元年,2013年无疑便是农村电子商务的元年,涉农电子商务已从最开始的零散农户在网上卖土特产,发展到形成以村、镇、县为单位的产供销产业群。这种偏重于县域政府主导和支持,依赖第三方电子商务主体独立运营的产业集群,相比单纯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更加复杂,但也蕴藏着更大的机会。
据阿里研究中心发布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2012)》显示,截至2012年底,开在村、镇的淘宝网店达59.57万个,全国已发现14个典型的“淘宝村”。与此同时阿里巴巴平台上销售农产品的网店共计26万家,农产品销售额迅速增长到198亿元。预测2013年在淘宝上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将达到500亿,经营农产品的网店数量有望突破100万家,而2014年交易额将突破千亿。从线下到线上,农户们从与批发商打交道转换到直面消费者,他们开始比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关注消费市场的变化。而这种转变,直接推动了传统生产方式的升级。
成都近年来农产品电子商务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成都农产品企业、行业协会通过自建电商平台、委托第三方电商平台、依托淘宝、天猫、京东商城等电商平台多渠道大力开拓农产品营销。成都市农委市场流通处处长范明刚在其《成都农产品电子商务现状与发展举措思考》中统计到,粮、油、米、面、调味品、营养品、中药材、土特产干货等成都特色产品农产品网络销售增速达200%以上。如大邑绿福蔬菜专业合作社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合作,为四川有机蔬菜建立起面向全国的窗口,于2013年8月初正式上线;温江花木电子商务中心,通过“花木网”将促成各类交易20亿元,拉动当地花木经济增长10%。据成都市食品商会和成都市食品工业协会统计,成都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率在75%以上,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的销售收入约占销售总收入8%以上。
事实上,成都市龙泉驿区已被确定为国家农村商务信息服务试点和全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点。记者查阅《成都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3-2015)》发现,到2015年,成都市将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点(基地)5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电子商务应用率分别达到90%、80%、30%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农产品销售总额的15%以上。
农产品 “触网”潜力巨大
“农产品“触网”市场空间潜力确实很大,也有助于形成差异化,增强核心竞争力。”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告诉《金融投资报》记者。毫无疑问的是,农村电子商务对于改善农产品物流、加速农业信息流通、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健全农产品市场机制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不过,曹磊也表示,目前市面上的涉农电子平台水平参差不齐,有地方农业厅主办的传统网页,形成纯展示的信息发布平台;或者农产品大中交易电子市场,以及目前大力发展的立足于B2C的生鲜产品。但总体而言均面临着发展瓶颈。如存储环节的对于冷链的特殊要求,这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同样存在;同时目前由于各地的文化差异,出售的产品种类也受到局限,这些都在制约涉农电商们的发展,此外短期内毛利率的低下也令其面临亏损风险,不利于产业前期的整体发展。
事实上,即使是凭借着雄厚实力进军电子商务,并将自身网上商城“全农惠”定位为国内首家生鲜电商的通威集团,其电子商务部副总王思军也表示,真正做起来难度很大,农产品在规格以及价格方面很难把控,很多是一天一个价。目前仅通过成都同城配送来做,前景如何还在观察。
而对于正在筹建成立的成都农村电子商务协会而言,尽管未来主要的业务范围定位为农林产品,且包含大量的生鲜产品。不过章继刚依然信心颇具,他认为,这正是“抱团”的目的,生鲜类门槛高,企业单打独斗必定吃力。手机客户端的普及、市场需求主体的更替、对食物绿色环保的要求等要素,已相对成熟地叠加在一起,形成了撬动一个新兴产业的动力。电子商务是一个机遇,能够成为农民增收和实现品牌推广的重要渠道。
一切都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当中,成都市商务局电子商务处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对于即将筹建成立的成都农村电子商务协会,将给予业务上的指导与沟通,同时对于符合条件的项目将根据相关政策给予优先扶持。”
根据章继刚提供的《成都农村电子商务协会可行性报告》,成都农村电子商务协会正式成立后,将重点发展农产品制造业、农村商贸业、农产品国际贸易、创意农业旅游业、农村互联网金融业、农产品物流业和创意农业;建立西部第一个农村电子商务云服务平台。平台建成后,第一年的交易量将超过100亿元,并争取三年内交易量突破1000亿元,其中农产品交易将占总交易额的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