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国货币需要短期的适度宽松

2013年12月17日 11:05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12月9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报告(2013—2014)》(下称《报告》)。

  《报告》指出:经济低速增长时期需要更高货币规模,经济不景气时期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不会刺激经济泡沫,中国需要协调短期适度宽松与长期紧缩管理的关系。对于当前的较低经济增长而言,较大的货币规模恰恰是必需的。

  笔者认可上述判断,这恰恰是宏观经济“逆周期调节”的必然要求。《报告》对比1991—2012年的经济增速与货币规模发现,经济增速与货币规模存在反向关联,当经济增速较高时,M2/GDP较小;当经济增速较低时,M2/GDP较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经济低迷时货币周转速度减慢,为维持同样甚至较低的经济增速,需要更大的货币规模。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表示,经济增速与货币规模的反向关联不仅存在于中国,也存在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主要发达经济体,以日本和美国为代表。

  《报告》同时阐释了“货币超发与经济泡沫”之间的关系问题。理论上说,货币超发与经济泡沫之间存在正向关联,这也是2012—2013年间反对货币宽松的重要理由。“但是货币供给与消费品价格(所谓通胀)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正相关性,主要的影响体现为对房价的影响,这表明货币供给对房地产价格泡沫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报告》说,虽然通过结构化的货币政策可以限制向房地产行业的直接货币投放,但是仍存在货币通过其他渠道流入房地产市场并促使泡沫加剧的疑问。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分析认为,虽然货币供给与房地产市场泡沫有一定关联,但二者之间的联系并不稳定。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显示,分经济增长阶段来看,货币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程度会随着宏观经济景气程度变化而改变。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认为,中国货币适度宽松的上限尚未达到,管制利率、拉动经济等政策均需要货币适度宽松予以配合,并且在宏观经济景气程度较低时,货币适度宽松对经济泡沫的推动作用也较弱。因此,当前中国的货币政策需要维持必要的宽松幅度,并在之后随经济增长阶段的变化进行逆向调整,再逐渐回收流动性。

  笔者认为,我们的确需要通过改革释放经济活力,但我们必须清醒,要使改革更加顺利地进行,宏观经济政策和管理水平必须同步提高,必须更具科学性。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因为我们主要应当依赖改革释放经济活力,所以我们就可以不尊重“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基本规律。

  笔者认为,这是极度错误的认知。绝不可以顾此失彼,更不可以用改革替代宏观调控,这是完全不同的政策诉求。如果货币政策发生错误,出现“顺周期调节”的情况,所有改革均无红利可言。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