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的扩容大跃进已经毁坏了市场的根基,它的投资和融资功能都已基本丧失,这不是短期内能够修复的
停了一年的IPO,按照证监会部署,将在明年1月底重启。市场正怀着忐忑心情等待这一天。由于证监会已表示,重启以后大概有50家左右的企业在1月底进入发行,这让人理解为这50家企业将集中在一起发行。其实,无论是证监会还是IPO企业,都不会这样不顾后果的,正确的理解应该是这50家企业从1月底开始可以发行股票,而它们不会集中在同一段时间推出IPO,但是,这个时间应该也不会太长。
现在的问题是,在此次IPO暂停的一年多前,曾经有多达800多家公司已经将IPO材料报到了发审委,在等待审核过会,这个庞大的数字曾经被舆论称为A股市场的“堰塞湖”。在一年来的IPO暂停期间,证监会要求这些公司进行财务自查,用这个手法将大约有1/3的公司“吓”出了申请队伍。尽管如此,仍有600家左右的公司在等待过会。而证监会说的50家左右可以IPO的公司只是其中已经过会的公司,它们现在正在忙着按照证监会的要求补充材料。但是,IPO一旦重启,证监会发审委的工作也将恢复,那么,那些已经提交了申请报告而尚未过会的公司中,也将有相当部分被批准过会,从而进入IPO的队伍。更为重要的是,IPO重启以后,就意味着目前还在证券公司投行手里的公司也将恢复向证监会发审委上报材料,因此,所谓600多家公司并不是未来IPO的终极数字,它只是一个开端。
对于IPO的重启,一个不可回避的后果是,它将给本已虚弱的A股市场带来压力。这种压力有多大,目前还无法测试,但只要想一想以往几年的情景,就可以想象到了。本轮IPO暂停以来,A股指数并没有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出现上涨,有人以此反证IPO的暂停似乎是多余的。其实这只能说明前几年如泰山压顶一般的IPO已经使A股市场的元气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况且即使IPO停了下来,解禁股的上市仍然是一股巨大的能量,市场的扩容趋势已经无法改变,而在这一年里,A股的资金扩容却乏善可陈,在整个宏观资金面偏紧的背景下,A股市场根本不具备上升空间。因此,就目前的市场来说,即使没有IPO重启这个因素,要让市场出现可观的上升行情也是十分困难的。那么,一个可想而知的情景是,当IPO重启终于成为事实后,它给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当然,就个体的一两个公司来说,它们的“吸金”也许不是很可怕,但关键在于这种源源不断的扩容压力,对于投资者心理上造成的压力是十分巨大的。
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虽然在目前的IPO重启中,仍然实行了审核制,但就像证监会所表示的那样,随着重启的开始,新股发行已开始向注册制过渡,事实上,由于证监会对发审制度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发审委的审核更多的只是技术层面上的一些审核,不再对申请公司的财务信息和投资质量负责,这实际上已经等于是注册制了,审核制对限制公司股票发行和上市能够起的作用已经很有限了。在这种情况下,IPO公司一定会更加肆无忌惮地进行圈钱,早圈比晚圈更方便,圈到的钱也更多。尽管证监会对此已经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来制约新股定价过高的问题,但是只要没有刚性制度的规范,依靠“喊话”式的劝诫,其实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当然,随着由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原来受到压抑的内生性经济增长活力会得到释放,从而给A股市场提供新的上升动力和炒作题材。但是,股票市场说到底是一个由资金堆砌起来的市场,从长期来看我国经济面是偏紧的,特别是今后央行不大可能再沿袭以往那种依靠投放货币来促进经济增长的老路,A股市场也不大可能得到货币政策宽松后“漏”到市场上来的资金支持。因此,我们必须正视IPO重启给A股市场所带来的巨大压力。长期以来的扩容大跃进已经毁坏了市场的根基,它的投资和融资功能都已基本丧失,这不是短期内能够修复的。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政府已经看得很清楚,因此政府现在已经把股市从宏观经济调控的一揽子规划中剔除出去了,不再把它作为支持经济增长的一个工具来使用了。这也许是好事,但一个已经伤痕累累的市场,它还有多少力量承接大量新股上市,无疑是充满疑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