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活期存款被撬走 银行面临生死考验

2013年12月07日 07:43    来源: 广州日报    

  对于银行而言,活期存款是一个廉价的蛋糕。0.35%的超低成本,规模几乎占了存款总规模的半壁江山。一直以来,这一规模庞大的廉价资金,为银行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巨额的利润。对此,储户们从来没有过任何疑议,一切都相安无事。

  然而,当网络闯入人们的金融生活时,一夜之间这一切似乎要被颠覆了。人们惊奇地发现,即使是随时需要动用的活期资金,通过线上货基,轻轻一点就可以获得5%左右的年收益。幡然惊醒:过去这些年,自己不知有多少的收益,被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偷偷地“撬走”了。即使是仅仅2万元的家庭备用金,买个随用随赎的线上货基,按照目前的市场水平,一年下来收益也可高达1000元左右,而放在银行存活期,只能获得可怜巴巴的70元收益,这是怎样的差距!

  当储户们醒悟时,对于银行而言,可能就是一场灾难。为了拦截余额宝们将资金撬走,银行们也开始行动,纷纷拉来线上货基留活期存款,平安银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出了平安盈,听说民生银行也在准备行动。资金永远是趋利的,不难想象,货基理财将像传染病一样地在银行间蔓延开来。

  对于银行而言, 这无疑将是一场革命。我无法想象,当银行的活期存款被货币基金彻底吞噬时,将会出现怎样的状况。毕竟,低成本的巨量活期存款,简直是关乎银行身家性命的事。以第一大行工行为例,其目前活期存款规模高达6.8万亿元,占了总存款规模的47%。此前,其一年只需支付239亿元的利息,而如果全部货基化,则这部分存款的资金成本将高达3420亿元,凭空多出3000多亿元,比其2012年全年2387亿元的净利润还要多。

  如何应对货基的逆袭,是左右为难的事:跟进,利润大减几无疑议,简单地以提高贷款利息来弥补,风险将急剧上升;不跟进,存款流失是必然的结局。

  不难想象,未来几年,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将面临革命性挑战。厮杀之下,必然有人生,有人死。


(责任编辑: 蒋诗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