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门,作为“一国两制”体制下的香港,同样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扩大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开放合作”,“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扩大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允许创新方式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证券投资、联合投资等”。如何抓住内地对外开放的机遇,推动香港金融市场发展,特别是香港资产管理转型及发展,是香港特区政府、监管部门及业界需要认真思考的大事。近年来,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蓬勃发展,为香港金融市场繁荣和壮大增添了新鲜的血液。下一步,由两地监管部门牵头的两地基金互认安排,以及内地对外投资管制的放松,将进一步推动香港资产管理行业和香港金融市场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一、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及业务发展情况
人民币业务在香港不断创造佳绩,从当初少量的人民币存款业务,到人民币“点心债”;从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到人民币基金、人民币A股ETF(RQFII)等等,无论从质还是从量上看,其发展之快均出乎所有人预料。
人民币在香港的成功倾注了两地政府、监管部门和市场人士多方面的努力。四年多前,我们就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来为香港的金融业带来新的突破。自此以后,经过我们与内地相关部门、市场人士多方孜孜不倦的努力,虽经历多番变迁但终有收获,且收获颇丰。
日前,国际清算银行就全球外汇市场成交额发表了三年一度的中央银行调查报告,其结果显示,人民币已跃居成为全球第九位交投最为活跃的货币,排名于港元之前。在3年前上一次的调查中,人民币的排名则远远落后,位列第十七。我相信,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人民币迟早会在全球货币体系中占据领先的位置。
再让我们看一看有关数据。单就香港证监会认可的公募基金产品而言,人民币基金已由三年前并不显眼的位置,增长到现时具有相当规模的产品类别,包括人民币债券基金、股票基金、A股ETF等,管理资产规模约700亿元人民币,个别ETF产品日交易规模已排在市场前列。此外,随着香港RQFII试点机构范围不断扩大,新产品不断被引入市场,各类公募产品、私募产品等竞相涌现,这为香港金融市场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及随后公布的有关改革措施令人鼓舞。当中提出的各项改革内容,特别是加快资本账户可兑换的措施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制度基础。人民币的崛起,将会对全球金融业特别是香港在全球金融业的地位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开放市场支持香港基金业发展
在人民币业务发展方面,香港一直居领先地位。目前,香港是离岸人民币业务的领导者,这点毋庸置疑。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之所以取得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内地政策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12月内地推出RQFII计划,开创先河,让离岸人民币可投资于内地的证券市场。此后,内地多次扩大试点计划,将RQFII参与主体(合资格申请人)扩大至所有在港注册和经营的金融机构,投资额度由当初200亿元人民币提高至目前2700亿元人民币,并取消了投资范围和产品的限制。正因为上述政策,越来越多的香港金融机构可参与该试点,并推出一系列采取多元化投资策略的基金,增加香港人民币产品的品种,令香港的人民币业务更上一层楼。同时,近期一些国际资产管理公司也积极抓紧商机在香港布局,希望在香港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更重要的是,香港赖以成功的基石是我们一贯秉承的“自由开放”的理念,正是在这种理念引导下,我们成功吸纳了各方人才、机构,全球资金汇集到香港,才有今天的成就。
香港能够在短短三十年内发展为主要的国际资产管理中心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维持自由开放的市场。我们采取这种方针,是因为我们相信一项产品或一家公司的成功,应由市场而不是由监管机构决定。此外,我们采取开放市场的方针也有策略方面的考虑。我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展资产管理业,当时市场的规模还很小,要取得长足增长的最快捷方法便是引入外来参与者和产品。
开放市场的理念在今天仍然适用。在1800个香港证监会认可零售基金中,只有大约300个是于香港注册成立的,这说明了海外产品与公司对本港市场是何等重要。
我们欢迎所有人士或机构来港并利用香港这个平台。当然,我们期望他们具备经验、才能、诚信和操守,符合本地的规则、规例的要求。如果他们符合这些要求,我们不会计较他们来自哪里、他们的背景或母公司是谁。为了保障投资者利益和维持市场的廉洁稳健,我们建立了一套高度透明的准则。只要他们符合要求,我们均欢迎他们来香港发展。
开放的市场加上鼓励各类优秀专才来港的举措,令香港的基金业蓬勃发展。在2012年底,香港的基金管理业务合计资产创下历史高位,达12.6万亿港元,跻身亚洲顶尖的资产管理中心之列,只以很小的差距仅次于澳洲。香港开放的市场和健全的监管架构,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资金,我们管理的资产中,超过60%来自海外投资者。
人民币业务给香港资产管理业带来巨大的增长动力,且发展前景广阔,但香港整个资产管理业的规模却要庞大得多。我们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进人民币业务,但这并不是我们工作的全部。更重要的是,无论是人民币业务还是其他方面的发展,我们一直所秉持的开放市场的方针永远不会改变,这是我们的标志,也是香港的优势,充分凸显了香港开放市场的价值和吸引力。
三、切合内地改革开放,优化香港资管平台
人民币业务的成功彰显了两地政府、监管机构和市场开放的智慧和勇气,为内地和香港金融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这仅仅是开始。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扩大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开放合作”,“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扩大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允许创新方式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证券投资、联合投资等”。这为两地下一步更全面、更深入的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未来中国对外开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改革的力度也会加大。
那么,香港应该如何在传统的核心优势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将内地这一重要因素转化为强劲的增长动力,促进香港金融业发展,稳固并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呢?我们觉得应该是在继续保持香港优势的同时,进一步优化香港这个平台。
香港的传统优势在于基金分销及销售业务。大约有四分之三的业界人员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基金分销的成功需要创意、紧贴市场发展,以及具有一定的智慧来评估投资者的需要及创造对产品的需求。这无疑是香港的优势之一。
然而,长远来说,我认为我们需要为这个行业注入新的元素。投资组合管理正是一个具潜力的领域,而基金行政服务(例如注册、托管及行政服务)亦如是。我的理想是在香港创造一个无缝衔接的一站式资产管理平台。
开拓这个平台有赖于两大因素。首先是内地资本市场向国际投资者开放,而香港继续作为通往内地的门户。在担当这个角色方面,我们已累积了丰富的内地市场知识。当国际投资者寻求专注发展内地业务的基地时,他们便很自然地选择了香港。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逐步建立了投资组合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过去数年,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基金数目每年平均增长约30%。这些活动固然有利可图,然而他们在协助发展本地的专业知识及专才方面,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第二个因素是内地和其投资者为寻求投资机会及分散风险,而将资金投往其他市场。随着内地经济持续增长,个人财富增加,他们迫切希望为自己的财富增值。与世界各地的投资者一样,他们希望可选择透过全球各地市场的专业基金经理进行投资。我们已开始见到内地投资者受惠于香港的投资经理所提供的服务。举例来说,许多在内地销售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的投资顾问均为香港本地的基金经理。
说到优化香港平台,有必要重点介绍一下目前由两地监管部门牵头,正着手进行的香港及内地两地基金产品互认制度安排。该项措施将允许香港的资产管理机构在内地销售其管理的基金,同时,内地的基金管理公司也可在香港销售其在内地成立的基金。通过这项安排,将为有意投资于海外市场的内地投资者,以及投资内地的海外投资者提供方便之门。这项措施若付诸实行,将会鼓励更多的基金管理机构在香港设立基金。
此外,当内地基金来港使用这个互认平台,便可以进一步拓宽香港的人民币投资产品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这将有助于促进香港资产管理技能的交流和提升,为香港的专才添注活力及多元性。
与此同时,我们正在致力优化香港的金融基础设施,以支援一站式的资产管理服务。我们正与特区政府合作,研究在香港引入开放式基金公司的架构。建议引入的开放式基金公司架构,将会让基金经理以公司形式及运用可变资本在香港设立投资基金,并在制订其基金架构方面给予他们更大的灵活性。
这个新的法律架构将会与现行单位信托架构并行,为市场人士在香港注册成立及营运管理基金提供更多选择并提高效率。
今年1月,香港证监会已与内地证监会、外汇局等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共同研究内地与香港之间基金产品互认的建议。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有关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工作小组正致力敲定这项措施的细节及相关运作要求,目前进展良好。当有关工作完成后,将会正式公布有关细节和安排。
在研究两地基金互认安排中,我们一直遵循三大原则:首先,必须强调基金产品互认安排建立在互利互补及互相尊重的原则上。为落实这项措施,我们必须尊重两地司法管辖区各自的法律法规。
其次,这项措施必须为双方达成双赢的局面。内地的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产品将可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透过香港这个平台,接触国际市场及投资者,这是他们得以参与全球市场的黄金机会。就香港而言,这项措施将会巩固香港作为主要国际基金管理中心的地位,首开全球先河,让外来基金管理公司可以直接在内地销售其基金产品。外来的基金管理公司要享有这项政策优惠,就必须领有香港证监会牌照并在香港注册其基金产品。
最后,这项措施对香港和内地而言,均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不能也不应操之过急。为促使计划成功推行,我们需要采取循序渐进、务实及可能较为保守的方针。有见于此,我们将以一般简单类型的产品作为先行试点。当然,待这项措施成功开展及顺利运作后,我们稍后会考虑允许产品更加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