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A股市场震荡下跌 图锐:回调还不能算真正到位

——“微言论市”12月5日
2013年12月05日 15:4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今日沪深股指小幅低开后围绕前收盘价展开震荡整理,权重股表现总体低迷,仅受益于IPO重启的券商股表现较为强势,地产股回落明显。创业板再次出现大跌,IPO重启的冲击仍未消除。沪指盘中一度小幅跳水,临近午盘震荡回升。午后沪指维持窄幅震荡格局,成交量萎靡,14时左右,汽车、家电、券商、保险股纷纷发力,股指一度翻红。临近尾盘,创业板再低暴跌3%,互联网科技股全线重挫,拖累沪深股指。

  股海加油站

  如果投机家有50%的选择是正确的,那他就是很幸运了。假如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及时止损的话,即使只有30%――40%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也有机会给自己创造足够的财富。——伯纳德·巴伦奇

    微言论市

  图锐:回调还不能算真正到位

  若量能一直保持如今的状态,则2270点显然难以一蹴而就,之前也谈到了2078到2172的低点跨越,据此可以推算出“2270”点附近的阻力不小(十位数是“7”)。除了略有点迷信的位数相似之外,主板快速上行还会碰到另外两重阻力,一是AH溢价指数本周“恢复上行”的幅度已经很足够,目前处于超买状态,若美股继续走弱则会干扰权重股的上升步伐,暴力哥不启动的话市场会宁愿延续这种“纠结但有个股机会”的状态;二是创业板连续下跌但今天并未破周二低点,可见1200点处的死守能力还是有的,结合技术指标的极度超卖,其周五很可能再度迎来反抽,而主板则可能会有相应的“跷跷板效应”会限制发挥。这样一来我们大约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今天的回调,恐怕还不能算做是真正到位,既然明确了“进二退一”的状态,那么等待5日和10日均线继续上行构成更稳妥的支撑,会对多方的这种“含蓄进攻”更为有利。

  老倪先生:强势调整后剑指新高

  这一次是借利空消息洗盘,中小板指数深圳综指等收复失地之后,需要再整固一下,然后才能实现向上的突破,当最终向上突破创出今年的新高之后,这个短线完美的洗盘动作就会让大家都看的明明白白。周一顽强护盘的上证综指,周二周三连拉两条中阳线之后,逼近912高点2270点,完成向上的突破之前,再酝酿一下比较正常。

  此外,高送转题材是公认最受欢迎的题材,前期高送转潜力股的炒作具有非常强的持续性,深受市场追捧,短线修复之后,有望卷土重来,或者会涌现新的领涨龙头,即使是创业板指数,今天完成分时级别的二次探底之后,后期也有望逐步走强,甚至再次成为最强势的指数。

  股民村长:当前持股最忌站错阵营

  周一大市暴动急跌之后,这两天创业板继续下跌,而主板则强势上涨,沪指连收两根实心中阳线之后,今天仅是报收一根缩量小阴线、连5日均线都没回踩到。显然,主板跟创业板之间继续演绎今年以来的跷跷板关系,不同的是涨跌角色对调。

  当前笔者不支持做多股指,个股行情认为还有关注价值,只是做股票交易一定不能站错队伍,要尽量回避创业板以及业绩较差的垃圾股,持股的话尽量选择前期没怎么涨的性价比有优势的绩优股以及那些受益于IPO重启的个股。

  赢在龙头:再次形成飙涨阳线的三大基础

  今日采取震荡的状态,蓄势等待突破前期高点2270点附近的压力。日线级别状态可讲的不多,因此只能通过小周期分析市场现状。以沪指60分钟来看,近期整理期间阴量大于阳量,因此市场没能连续上攻也算正常。从空间角度来看,短线上2229点一线能否守住是多空双方强弱的关键判断。若能维持在该点位之上整理,都可以算是强势整理。

  对于后市而言,大盘指数要想再次形成飙涨力度阳线,直接突破前期高点,最好能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接下来调整的阴量不要放大,对比之前的阳量最好要小,特别是最好阴量也是递减的,第二,能够依托5日均线与10日均稳步上行,第三,同样形成在整理期间不跌破关键力度阳线。

  彬哥看盘:创业板后期走势分析

  今日创业板的二次回调和对周二低点以及半年线的确认成为了市场(尤其是创业板)砸盘的主要因素,对于后市,这样的走势在一定程度上说很可能促使创业板创出调整新低,但是新低对于很多的个股(尤其是成长性较好的个股来说就是一个绝对的机会,创业板后期依然会是市场做多的主要群体,但是短线则将遭受新规的煎熬,这一段时间将不会太长久。

  相关链接:

  12月5日收评:沪指震荡跌0.21% 震荡中或孕育四大新龙头

  12月4日微言论市:创业板指数尾盘跳水 彬哥:继续深度调整可能性不大

  “微言论市”栏目介绍:博采众长,慧海拾金。中国经济网财经部推出“微言论市”系列栏目。我们将在每日16点前,针对当日A股市场走势情况,收集新浪、东财、和讯等众多专业财经网站知名博主的最新观点,梳理相关资讯与有价值的市场分析。同样的股市,不同的角度与观点,“微言论市”带您解读大盘涨跌背后的故事。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