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4日电(记者杨毅沉)“停而不退”“借壳上市”,A股市场历史上不断上演的“乌鸡变凤凰”的“壳资源”故事,或将在2014年被打断。在中国证监会11月末出台的系列股市新政策中,“借壳上市审核将严格执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标准”的政策引人关注。尽管政策出台后首个交易日两市风险警示类股票全线暴跌,但随后这些“准垃圾股”意外止跌反弹,是什么让“壳资源”泡沫弹性依然不小?
“壳资源”碰上下马威
与创业板全线暴跌相似,“披星戴帽”的*ST和ST股票,在12月首个交易日全线暴跌,两市几乎所有风险警示板股票全部跌停。证监会11月30日出台的《关于在借壳上市审核中严格执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标准的通知》,给了很多“待价而沽”的“壳资源”一个下马威。
记者调查发现,原先每到年末,本是一些“壳资源”在市场上大受欢迎的日子。一些绩差上市公司纷纷得到地方政府的“解囊相助”,各种名目的补贴给这些上市公司“保壳”及时雪中送炭。
而在“保壳”过后,往往是“壳资源”寻找企业前来借壳上市。更有一些地方“肥水不流外人田”,倾向于找到本地企业前来借壳。2011年,一家农药行业上市公司,选择了当地一家矿业企业,将“壳资源”出让,股价一度大涨一倍。
华润元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认为:借壳上市往往成为股市炒作的热点,其股价往往因为借壳的消息而飞涨,也往往因为借壳的失败而急跌。这样的上市渠道本身是合理的,但因为市场的原因,造成了部分投资者的损失。
对于借壳上市新政策,多家基金公司表示,这对“壳资源”泡沫确实形成挤压。安信基金认为,借壳上市新政主要是提高借壳上市门槛,严格执行IPO标准。当前由于“壳资源”价值的存在,A股市场经常出现上市公司变卖资产保盈利等保壳异象,也间接导致投资者炒作绩差股的怪诞现象。
不过,在周二、周三两个交易日中,不少风险警示板股票出现反弹,4日,不少*ST和ST股票更是冲击涨停。对于“壳资源”泡沫的弹性,不少市场人士认为,相关配套政策细则还没有完善,因此尽管未来借壳上市的标准严了,但这条路还没有被封死。
创业板对企业借壳上市说不
除去主板“壳资源”,近年来也有不少拟上市企业打上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主意,希望在创业板借壳上市。对此,证监会借壳新政策中明确规定,创业板不允许借壳上市。
对此,证监会解释,在创业板借壳上市,与创业板市场定位不符。创业板定位于服务创新型、成长型小微企业,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征,其准入、退市制度应当与主板、中小板有所区分。从现有主板借壳案例来看,多数借壳企业与创业板企业的特点不同,如果允许在创业板借壳上市,此类企业将登陆创业板市场,弱化创业板市场对创新、创业型企业的服务功能,扭曲创业板市场的定位。
不少法律界人士表示,如果允许在创业板借壳上市,将与创业板监管政策相悖。另外,由于创业板目前存在“三高”问题,如果允许在创业板借壳上市,将加剧对创业板上市公司二级市场炒作,还易引发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
记者统计发现,目前仍有20余家停牌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正在考虑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在借壳新政策出台后,其中一些原本考虑以不同形式出借“壳资源”的上市公司或将面临新选择。
新退市规则有待加强
华宸未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表示,上市公司借壳比对新股IPO上市标准,大幅度降低了借壳上市暗箱操作的可能,增强了借壳方资产质量的可辨认度与历史数据可信度,从而有效防止借助借壳故事疯狂炒作股价的可能。
但如果要想真正严控借壳上市这一“投机性”行为的出现,很多专家建议继续完善退市制度,这样才能一方面严控借壳上市标准,另一方面减少投机性的“壳资源”。
去年以来,创业板、主板、中小板退市制度陆续发布。虽然与原有制度相比,退市新规更具可操作性,严格了退市条件,明确了退市期限,但从执行上看,新的退市规则仍有待加强。
多位业内人士反映,政府补贴等非经常性损益,是很多濒临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用来避开退市条件而保壳的常用手段,很多公司依然可以靠政府补贴而逃脱暂停上市的命运,根本走不到终止上市这一步,很难有公司会满足退市最后一关的条件,因此“壳资源”自然仍存在泡沫。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去年以来的新退市制度相较以前已有很大进步,但在新旧制度对接上仍对垃圾股手下留情,给人们留下了较大的炒作空间,这不利于发挥退市制度的威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