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微信"朋友圈"营销频现"杀熟" 坑钱更坑感情

2013年12月04日 13:49    来源: 东方网     王向华

 

 

 

  近来不少微信用户发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突然多了一些生意人:一些“好友”频频晒出高仿的国际大品牌包袋,或者是推送新款服装、美食、化妆品代购等信息。而伴随着微信商家的大量涌现,频频有用户反映,当他们通过微信“朋友圈”买了假货打算退货时,却发现已联系不上卖家。

  吃亏后碍于情面不愿投诉

  “那些图片看上去和正品一样,价格又便宜,真的很诱人。”消费者翁女士说,一次她在微信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图片中看中了一款LV的兔毛包。由于卖家和自己是多年的朋友,并称此LV包是托美国的亲戚捎回来的,绝对是正品,还有专柜的销售小票,手续齐全,她便出手买了一个。然而,商品寄到后她发现,这个包的材质很差,明显是假货。“都怪我贪图小便宜,误信了朋友,只能是花钱买个教训。”翁女士说,碍于面子问题她没有投诉,只好作罢。

  事实上,像翁女士这样,在微信“朋友圈”中买到假货后选择吃哑巴亏的消费者不在少数,而一些不法商家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一位在微信上做代购生意的卖家表示,自己之所以选择在微信平台上做生意,是因为微信“朋友圈”里都是熟人,人们更容易相信。

  微信商家多为个人难监管

  微信商家除了会在“朋友圈”里发送产品图片外,还会展示商品销售专柜及销售小票的图片,以吸引消费者购买。但笔者发现,那些销售专柜图片大多是在网络上找的,而其所展示的销售小票也可以伪造。由于很多品牌专柜不提供辨别货品真伪的服务,不良商家才会毫无顾忌地声称,支持消费者去专柜验货。

  目前,在微信上开店的门槛很低,只须注册一个账号即可,好友添加也不是实名制,这让微信逐渐沦为了假货销售的天堂。一些不良商家在消费者付款后便将其拉黑,当消费者发现自己上当后,则根本找不到卖家。

  业内人士表示,微信用户目前基本无法考证营销信息的真实性,只能凭对朋友的信任而决定是否购买产品。此外,由于《消法》针对的对象是经营主体,而在微信上卖东西的大多是个人,没有营业执照,因此难于监管。

  专家建议微信实行实名制

  随着微信营销的日渐风靡,“杀熟”事件频频上演。在微信上购物受骗的刘小姐“吐槽”道:“通过微信买东西,不给退换,这坑的不是钱,是感情啊。”

  另据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购物可以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这确保了资金的安全性,但在微信上,消费者多以给私人汇款的方式完成支付,风险较大。

  针对用户在微信平台上频繁买到假货问题,腾讯微信团队表示,如果发现个别人利用“朋友圈”发布假货广告,他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今后,一旦发现某些账号存在违规售假行为,他们将视行为情节给予警告、封微信号等处理。互联网观察员鲁振旺建议,有关部门应对微信实行实名制,同时组织多部门联动,打击微信售假行为。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