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通过“朋友”买到假货 警惕微信朋友圈“宰熟”

2013年11月28日 09:27    来源: 人民日报    

  使用微信的朋友不知有没有注意到,自己微信“朋友圈”里突然多了一些生意人:一些“好友”频频晒出高仿的奢侈品包,还有的推送新款衣服和美食,帮忙代购国外化妆品……

  只要你打开微信点开添加朋友一栏,在查找公众账号一栏内输入“高仿”二字,屏幕立刻显示出了一堆公共营销账号,而这些账号大部分都有腾讯官方认证。随着微信商家大量涌现,近期频频有人爆料,通过微信“朋友”买了假货打算退货,却发现根本联系不上卖主。

  买了假货,多数消费者选择吃哑巴亏

  “那些图片看上去和正品一样,价格又便宜,真的很诱人。”翁女士向记者透露了自己在微信上购买假货的经历。

  每天面对微信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图片,翁女士有一次看中了一款LV的兔毛包。由于卖主和她是多年的朋友,并称这些商品是托美国的亲戚捎回来的,绝对是正品,还有专柜小票手续齐全,翁女士就下狠心买了一个。

  商品回来打开一看,翁女士发现包的材质和兔毛的质量都很次。“都怪我贪图小便宜,误信了朋友,只能是花钱买个教训。”翁女士碍于面子没有投诉,只好作罢。

  像翁女士这样,买了假货选择吃哑巴亏的微信购物顾客不在少数。而商家正是看中了这点。一位微信代购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微信平台,是因为微信朋友圈都是熟人,不是朋友就是朋友的朋友,所以在微信上营销容易让消费者相信。

  卖家多为个人,不在法律规范范围之内

  微信商家通过不断地在朋友圈里面发产品图片,利用朋友推荐,通过展示真货专柜、快递单、专柜小票来“诱惑”消费者。但记者发现,真货专柜图很多只是网络盗图或者柜台样板照。至于小票,淘宝上就有网店专门卖各种小票模板,和真票据没啥差别,只有拿条形码到正品专柜扫才能发现。不过,专柜一般不会提供这种辨别服务,所以卖家往往很自信地支持顾客去验货,全无顾忌。

  目前在微信开店门槛很低,只需注册一个账号即可,好友添加也不是实名制,微信逐渐沦为假货销售的天堂。一些不良商家在微信上伪装可信身份做营销,等顾客付款金额一到手就拉黑买主,并经常改名字猎取新顾客。

  业内人士揭露,微信用户无法考证营销信息的真实性,只是凭对朋友的信任而选择相信这些营销信息。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对象是经营主体,但在微信上卖东西的大多只是个人,这些销售商品的个人不在法律规范的范围之内。

  别让微信成“危信”

  “通过微信买东西,不给退换,这坑的不是钱,是感情啊。”微信购物受骗者刘小姐在网上吐槽。随着微信营销日渐风靡,“宰熟”事件也频频上演。

  业内人士称,现在淘宝网在维权上都会出现一些漏洞,更何况是微信朋友圈销售平台?大部分代购没有营业执照,很难确定责任主体,因此很难监管。另外,网上购物可以通过类似支付宝之类的第三方平台保证安全性,但很大一部分微信销售都使用汇款等私人渠道完成,风险较大。

  因用户上当受骗事件频发,腾讯微信团队10月29日称,如发现个别人利用朋友圈做假货广告,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今后一旦发现某些账号存在违规行为,腾讯将视行为情节给予封号、警告等处理。互联网观察员鲁振旺建议,有关部门应对微信实行实名制,同时多部门联动对微信售假行为进行打击。

  《陕西日报》11月27日14版

  作者:王向华 马 莉


(责任编辑: 蒋诗舟 )

鍒嗕韩鍒帮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